近日,东莞市高埗世外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世外实小”)新学年的班级自留地迎来了第一波采摘。全校师生一起在学校自有的70亩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采收、分拣、搬运……在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感受丰收的喜悦。“通过参加劳动课程,我见证了从种植到收获的全部过程,也感受到了种植的辛苦和不易。”三年级的王同学说。
近年来,东莞市将劳动教育作为“五育”融通的突破口,通过还原生活真实情境,构建真实体验场域,让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融合,不断构建现代劳动教育新的课程格局。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下,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重视。据悉,开展“责任田”种植活动是高埗世外实验小学劳动教育教学特色之一,为促进劳动教育特色化、多元化,该校不断挖掘创新课程蕴藏的劳动元素,一方面,结合地域特色,以校园自带的70亩的劳动实践基地为依托,合力统筹校园内容资源;另一方面,学校发挥校本四大必修课之——自然科学STEAM教学的优势,将创造、实践、分享等理念逐步渗透到劳动教育教学中,扎实并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赋能小学生全面发展。
推进劳动教育,加强学生探索思考
“作物生长具有一定的时节性,你们现在种下的是一些适合秋冬种植的农作物。”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是植物体重要的生命活动,如果想要在冬天提高蔬菜的产量,你们觉得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
在世外实小的班级自留地前的劳动实践课上,师生们正热烈地探讨农作物的生长。学生扮演“农田工程师”,利用尺子、温度计、湿度计等工具去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认真探讨科学、技术、环境等多方因素是否影响未来的收成。该校副校长曹有龄介绍,老师会以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自然现象并尝试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
课程是落实劳动教育目标任务的核心载体。在STEAM主题实践活动中融合劳动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自身能力。基于此,该校积极探索将STEAM元素融入劳动教育,将STEAM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融合STEAM课程,培养创新型人才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世外实小目前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的亮点之一。据介绍,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向劳动课程教学注入创客教育理念,可以赋予学生更多自由和选择的权利,让教育以更多样的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
以此为背景,世外实验小学开始了劳动教育与校四大必修课之自然科学STEAM课程有机融合的特色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通过自然接触、科学观察、科学记录等方式引导孩子身临其境地与自然互动,学生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设计好的流程完成观察和动手操作实验等活动。
有趣实用的课程是学生更好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该校目前将自然科学中的“博物认知课和自然解密课”融入到劳动教育课程中,并制定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以广受学生欢迎的“小鱼安居工程”“垂直雨林”课程为例,学校通过还原模拟生态系统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课程中化身生态学家,在探究自然中还原学习的“乐趣”。
动手探索的过程也是知识运用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增强对抽象学科知识的理解。据介绍,为配合课程的实施,学校还通过拓展场域,丰富劳动教育场所,挖掘校外资源开拓深度合作基地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多元丰富的劳动课程。
“通过加强创客教育和劳动教育的结合,学生由浅入深地参与不同难度的劳动实践项目,能够大幅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曹有龄说。
多措并举,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为让劳动教育更好地适配学生成长,学校不仅在硬件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对师资、活动、评价等方面也进行了加强,努力实现以劳育人、五育并举,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在师资建设上,学校组建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积极引进多名专职教师,培养具有学科背景的兼职教师。在活动方面,学校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劳动周”劳动教育活动、劳动研学活动,通过“非遗工匠制作高埗腊肠”“心灵巧手玩转皮影戏”等趣味活动,深入挖掘校园活动中的劳动教育元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精神。同时与科学、美术、自然创客等紧密联系,打破学科之间的育人壁垒。
劳动教育评价是劳动教育的指挥棒,该校构建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以表现性评价为主,采用一至三年级鼓励学生填写劳动自评单、同学互评单;三至四年级鼓励学生使用劳动日志、劳动作品记录和展示劳动过程、劳动感受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更重视和参与劳动。
“五育并举”,推动劳动教育结硕果
劳动教育课程顺利开展的背后,离不开学校不断在教育领域的探索推进,学校通过开发形式多样的劳动基地、开展各色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五育并举”是世外实验小学的教育样态,学校也因此荣获东莞市第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目前学校将自然科学STEAM课程纳入校本的四大必修课,整体设计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实践途径,系统规划,同时,不断突破劳动教育相关的科研成果,单元课程设计获得市镇级多项奖项,聚焦核心素养,打造高质量“品质课堂”。
劳动教育如今已成为学校不可缺少的课程。在未来发展中,学校该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拓展劳动教育的空间,探索劳动教育与STEAM课程有机融合的实施路径?
在劳动中感悟生活真谛,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一笔永恒的财富,会让他们终身受益无穷。曹有龄介绍,未来,世外实小的劳动课将会加强探索用科学技术赋能劳动教育的有效模式和途径,不断完善劳动实践课程,丰富劳动实践资源,让学生能够在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大环境下进行学习,使得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充满生机,让小学劳动教育在STEAM理念中乘风破浪,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深入学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