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东莞市河南商会(下称“河南商会”)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可以看到每一天的信息推送都有“平安宣传”文章;进入商会开设的直播间,可以看到反邪防诈、交通安全等平安文化知识;在东坑梨园剧社,可以看到创新融合豫文化与东莞平安文化的豫剧名曲名段表演。
近年来,在市委政法委的指导下,河南商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引导会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化解矛盾纠纷、宣传平安文化、救济乡籍困难人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市委政法委的异地商会积分制管理评审中,河南商会连续多年获得“共建共治共享优秀商会”“平安文化建设优秀商会”等荣誉称号。近期,东莞市河南商会获评东莞市2022年度优秀异地商会。在平安建设方面,是在莞异地商会中当之无愧的“优等生”。
东莞市河南商会会长程恩波表示,商会将始终以乡情为纽带,为商会企业和豫籍人员化解矛盾,积极参与平安文化建设,携手乡籍人员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守护东莞平安,为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豫商”力量。
搭建商会调解平台 乡音乡情解纠纷
“感谢商会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真的非常非常感谢,如果没有商会在急难之时伸出的援手,可能我也进去了……”2022年11月9日下午,河南籍的黄某夫妇向河南商会赠送了一面锦旗,表达对商会的感谢之情。
在2022年10月15日,黄某夫妇带其出生十天的女儿到东莞市水乡片区某医院治疗黄疸。医院积极抢救并经孩子父母同意后转上一级医院治疗,但最终孩子没有抢救过来。事情发生后,黄某和医院因赔偿问题产生了纠纷,有关部门多次对双方进行调解,但家属情绪激动,过程中甚至有过激行为。
为避免矛盾升级,有效化解纠纷,有关部门联系到河南商会协助调解。程恩波说,商会迅速成立调解小组参与调解,向有关部门了解情况,与当事双方进行交谈和证据资料交换,从医疗纠纷法律责任讲解和人文关怀等多个角度切入,促使双方有效沟通。最终,在商会调解小组和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当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这只是商会调解委员会参与化解乡籍人员矛盾纠纷的众多事例之一。”程恩波介绍,河南商会在商会本部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并下设多家个人调解工作室及人民调解委员会分会,共有调解员20多名,截至今年6月份,成功调解案件110余宗,涉及金额超1000万元。
与此同时,河南商会还与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签订合作备忘录,携手打造“法院+商会”及“法律+乡情”模式,共同推进多元解纷、诉源治理、平安文化建设工作。仅2021年度,调解案件就达到50余件。
程恩波表示,河南商会将继续发挥好商会调解平台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拓宽解决纠纷机制渠道,不断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创新商会宣传模式 多彩多样传理念
河南商会成立于2014年,现有会员千余家。当前,在莞豫籍务工人员超76万人。
程恩波介绍,在东莞市委政法委的指导下,河南商会以党建为引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利用商会链接企业和务工人员的核心优势,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商会成立了党支部、妇委会等党群团组织,设立法律维权中心、河南人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多个专业团队,大力开展平安文化试点企业建设工作,在乡籍群体广泛传播“人人友善 人人平安”平安文化理念。
河南商会在商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宣扬平安文化。微信公众号每次推送必定有一篇“平安宣传”的文章。自2021年开始,商会设立网络直播间,并利用直播间开展法律讲座,每月邀请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商会律师开展直播活动,围绕反诈骗、安全出行等平安文化知识开展平安宣传。“我们宣传平安文化,都是具有针对性的。例如面向企业,我们会宣传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环保宣传等方面的知识,面向个人,我们也会有相应的法律知识、个人安全防范等方面的宣传。”程恩波说。
“我们还把平安文化宣传跟河南的豫剧相结合。”程恩波介绍。2021年,在东坑镇世纪广场,河南商会成员东坑梨园剧社将平安文化元素融入豫剧名曲名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平安文化送到大家身边,让“人人友善 人人平安”价值理念深入人心。
程恩波表示,河南商会将继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继续帮助、指引和动员会员企业积极加入平安文化建设,为护航东莞高质量发展贡献豫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