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单位发言,推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和网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东莞+ 2023-12-07 22:30:43

12月7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和网信工作作出部署安排。会上,虎门镇、市委网信办、市文广旅体局作交流发言,石排镇、东莞日报社、市教育局作书面发言。

市委网信办:

以实际行动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

市委网信办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深刻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七个着力”重要要求和网信工作“十个坚持”重要原则,贯彻落实市委工作部署,统筹各方力量,以实际行动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

感悟思想伟力,学深悟透用好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新时代网信工作规律研究。

凝聚奋进力量,扎实推进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网络正能量传播,深入推进网络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网络强市建设。

践行职责使命,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网信铁军。进一步提升政策理论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吸纳外部人才资源。

东莞日报社:

奋力谱写现代化新征程上媒体融合发展新篇章

东莞日报社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坚持思想铸魂,唱响更昂扬的主旋律。进一步坚持思想铸魂,进一步推动主题教育,进一步守牢舆论阵地。

服务中心大局,汇聚更强劲的正能量。围绕服务中心做宣传,围绕提振信心做报道,围绕凝聚民心做引导,设立民生专线、加强民生报道。

深化融合发展,构筑更坚实的主阵地。打造融媒体“强阵”,锻造全媒型“精兵”,勇当数智化“先锋”。

赋能城市形象,传播更动人的好声音。内容赋能让东莞故事出彩,传播赋能让东莞声音出圈,文化赋能让东莞形象出新。

市教育局: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全市教育系统将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网络观”,推动教育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作贡献。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精心组织学习宣传,发挥关键课程作用,提高育人实效,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活动,指导学生深化对科学理论的学习领悟,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学生中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教育引导师生群体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壮大网络主流内容,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激励广大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一网五号”六大宣传平台。开展“网络观”教育教研,不断提升教师网络观教育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网络观。加强家校共建,持续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汲取东莞文化强市奋进动力

全市文广旅体系统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全国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聚力文旅体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东莞样本”。

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培育东莞文化标识,推动“博物馆之城”高质量发展,推动非遗活态融入现代生活。

坚持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翼齐飞、并驾齐驱,以二次创业的干劲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以跑马争先的激情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融合赋能人文湾区建设,深化产城旅融合发展,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加强东莞文旅形象宣推。

虎门镇:

聚焦“文化赋能” 打造文化强镇

虎门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文化强市工作部署,出台文化强镇建设“1+6”方案,打造具有虎门底蕴、虎门气派的文化强镇。

聚焦历史文化,擦亮城市名片。虎门坚持传承与创新,保护、挖掘、开发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虎门销烟”等文化资源,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打造虎门销烟历史文化旅游区,打造文化文明融合实践街区,打造“虎门销烟”主题纪念月,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聚焦潮流文化,提升城市内涵。虎门围绕建设潮流东莞的部署,推出“潮流虎门”系列活动,致力打造文化潮流聚集地,打响世界级服装产业IP,推出虎门时尚文化季,打造马拉松赛IP。

聚焦文化特色,讲好虎门故事。虎门立足自身文化底蕴,不断探索和创新文化的多元呈现方式,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大力创作文艺精品,塑造城市窗口新形象。

石排:

推动文化石排建设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石排镇紧紧围绕市委“文化强市”工作部署,将石排文化融入群众生活,融入城市建设、融入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全力推动文化石排建设。

以文化凝聚高质量发展共识。强化“质量文化”建设,凝聚高质量发展共识;强化“服务文化”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家园文化”建设,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以文化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以特色产业为抓手,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生态文化为特色,探索全域文旅融合发展;以潮玩IP为载体,推动优秀文化强势输出。

以文化打造城市气质。突出文化内涵,高标准建设城市中心;发掘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空间;用好文化元素,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文字:记者 范德全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