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网工程”是东莞社会治理中枢。自2016年东莞推进“智网工程”建设以来,就以网格化和信息化为抓手。“智网工程”信息系统是我市社会治理网格化作业的重要基础性系统。2022年以来,市委政法委统筹全市近万名网格管理员统一使用“智网工程”信息系统开展网格巡检,并持续对系统进行优化升级。目前,全市2934个综合网格已置入系统,5500余万的“人、房、事、物、组织”等基础数据治理入格,实现全市社会治理要素数据“集中汇聚、分级下沉”。
解决“弱微信号”等难以发现的问题隐患
“回复指挥中心,店内灭火器在有效期内,有安装烟感仪且能正常使用……室内没有发现相关违规情况,一切正常。”日前,东莞市政数局组织媒体参访市智慧网格管理中心,该中心通过视频连线,向现场参访人员展示网格员的日程巡查内容。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网格管理员上门排查上报,再通过职能部门精准执法处置,把问题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压减基层社会治理风险,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近年来,东莞组建了10392人的专职网格员队伍,统一规范的作业装备,统一开展隐患排查、政策宣讲、民情收集、矛盾调解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同时,还组建了300人的市智网机动巡查队,强化对社会治理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突击排查。
针对全市出租屋,组建了3.9万个出租屋微信工作群,吸纳网格内的党员、企业管理人员、出租屋房东等管理群体以及“三小”场所经营者、租客等热心市民参与,推送政策信息、法律法规以及消防、燃气等安全知识和警示信息累计53.6万次。
更重要的是,目前智慧网格管理系统现已列管自建房出租屋38.6万间,市场经营主体85.5万家,其中“三小”场所58万间,基本覆盖日常经营行为活跃的市场主体。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不断收集,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数据活。”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强化对涉人信息、风险隐患信息、公共服务信息等数据资源的关联分析应用,为精准预判预警预防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提供数据支撑。
同时,还启用了“智网人人拍”小程序,对通过小程序上报社会治理问题隐患的市民给予红包奖励。截至目前,累计接收市民报料46.5万条,发出奖励红包超150万元。
那么,发现问题、隐患后,处理机制如何?近年来,东莞制定印发《智网工作流程暂行办法》等30多份政策文件,以“五步闭环”“采办分离”工作机制为核心,推动网格管理员善于发现并敢于上报问题隐患,倒逼职能部门落实执法处置责任。同时,印发出租屋“三必核、七必问、十必查”工作指引,推进网格作业标准化,确保网格员时刻聚焦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巡查,有效解决“弱微信号”等难以发现的问题隐患。
从数据采集、数据归纳到数据分析、执法处置,这背后的支撑就是——“智网工程”系统项目。据了解,该系统通过“网格化+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模式,打造覆盖市、镇、村、网格员四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市一体化综合网格应用管理信息平台,推动东莞市城市治理由事件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
将5500余万“人、房、事、物、组织”数据治理入格
在系统建设方面,目前已建成1个市级、33个镇级、593个村级智慧网格管理中心(工作站),形成了上下联动、实时高效的指挥管理体系。统一部署智网信息系统和视联网视频会议系统,分级按权限接入“雪亮工程”视频监控资源13.5万路,有效推动网格管理员日常巡查、案事件分拨流转、指挥会商等工作相互衔接。
同时,推动数据对接实时化。智网信息系统依托省“一网共享平台”,实时订阅公安、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14类1.3亿条数据,将5500余万的“人、房、事、物、组织”等基础数据治理入格,实现对建筑物、出租屋、市场经营主体等社会治理要素的全面列管和动态管控。
据东莞市政数局提供数据,全市网格员发现并推动有效处置批量涉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矛盾纠纷等各类问题隐患,助推安全形势持续向好,2022年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数、亡人数、110违法犯罪警情、刑事案件立案数实现“双下降”。充分发挥网格管理员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的优势,至今累计开展“小候鸟夏令营”、关爱帮扶独居老人、困难户等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活动超过6.5万次,直接涉及的群众超过75万人,引导发动超过4.2万名群众(包括学生)参与“我是网格员”体验活动,多线服务群众。
“通过多维度排查隐患,多方联动整治,多线服务群众,多元共建共治。”市智慧网格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让社会治理、平安友善的理念潜移默化、深入人心,逐渐形成全社会共同压减隐患、共同抵御风险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