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中学初中部教育集团:多措并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胜任力丨优秀教育集团巡礼
东莞慧教育 2023-11-08 10:36:35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教育公平。集团化办学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2018年,东莞正式开启集团化办学,截至目前,全市已组建教育集团91个,实现镇街(园区)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和基础教育学段全覆盖,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

近期,我市开展了2023年东莞市中小学校幼儿园集团化办学评估工作,确定29个教育集团为“优秀”等次。为总结经验,挖掘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东莞慧教育”推出“优秀教育集团巡礼”系列报道,推广成熟经验做法,持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集团化办学以来,东莞中学初中部教育集团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多措并举推动成员学校麻涌古梅一中教师队伍整体胜任力的提升,着力打造一支富有教育热情与智慧的善美强师队伍。

图片

集团联动教研活动

以“一体化”建设为基础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集团两校形成同学段的紧密型教育同盟,通过大力推动集团教师干部有序流动、深入开展“四个一体化”教学建设等,两校教育资源得以合理流动,从而有效盘活优质教育资源,助力成员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大力提升古梅一中教师专业水平,集团充分调动莞初名师资源,先后共派出24名莞初精英骨干教师常驻古梅一中(含市特级校长、南粤优秀教师、市优秀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等)。这些骨干教师既在古梅一中的德育、教导、宣传、工会等管理岗位指导改革,又精准定向古梅一中薄弱之处,组建“党建工作专班”“理科教师成长营”“班主任专业成长营”等进行传帮带,创新开展大单元说播课、片段教学比赛等联动教研,探索支持型班主任培养模式,开展分年级班主任沙龙等。古梅一中也先后派出10名骨干教师到莞初总校学习交流,全面参与总校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促进其教学专业水平提升。

“四个一体化”建设即集体备课一体化、推门听课一体化、质量自查一体化、评卷系统一体化。集团两校学科集体备课时间一致,在统一的学科集体教研时间里,隔周轮流主讲备课内容,同步研讨教学进度;推门听课每月一周,互相开放课堂,分享教育智慧;集团还统一了期末质量自查及电脑评卷系统,质量自查的数据共同分析对比,充分调动了各学科教研组、各资源开发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图片

莞初教育集团一体化教学统计表

以教师分层培训为抓手打造“四航”成长梯队

集团根据古梅一中教师队伍的实际,在原有的校级梯队骨干教师评选制度上,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体系,打造以“启、引、领、远”为落脚点的“四航”教师成长梯队。

启航,即新教师入职培训。针对所有1年教龄的新教师,聚焦“适应性”问题建设有潜力的新教师梯队,推进新教师“集中培训、带教导师、校本研修、定期评价、跟踪培养”五段式培训,帮助入岗教师打好基础,确立新起点。

图片

新教师培训

引航,即实施青蓝工程。针对所有3年内教龄的青年教师,以“青蓝工程”为依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聚焦“助力点”问题建设有活力的成长教师梯队,帮助青年教师补充能量爬上新高坡。

领航,即成立“学科微工作室”。针对所有3至10年教龄的青年教师,聚焦“发展线”问题,以“名师+”为引擎,构建A-STAR模式,充分发挥集团省、市、镇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名优教师孵化器。2022年,集团成立了学科专业成长“微工作室”,选拔了13个学科,遴选48名有潜力的学科教学、班主任、中层干部作为培养种子,以学员制定个人两年发展规划、阅读教育专著、“读书沙龙”、每学年完成“六个一”行动等任务驱动进行教育教学探索;大力实施 “专家领航”计划,邀请教育部、省教育研究院及市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等多位专家到校开讲,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发展。

图片

学科微工作室学员说课大赛

远航,即推进“三名工程”。充分发挥集团省、市名师工作室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聚焦“辐射面”问题,以教育思想提炼、教学成果出版、省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为培训重点,持续开展特级教师队伍培训;加大对名师教师工作室建设支持力度,重点扶持名师以著作出版、教育科研、组织培训为载体,引领工作室成员及同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建设有引力的名优教师梯队,帮助骨干教师创设风格发挥新效能。

以多元评价机制为驱动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集团着力建立多元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立足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工作绩效等维度,用客观的标准,科学的方法,规范的程序对教师的工作全面做出价值判断,以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机制激发师资队伍的生机活力,促进师资队伍良性发展。

一是健全评价制度。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评教、同行评价、家长反馈、考核小组评议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二是强调过程评价。创新多元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师资内生动力。每个学期,学校都会采取多种方式对教师的教育工作进行全过程量化评估,让教师及时了解工作中的得失,不断调整教育教学行为。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学校着重从教学质量分析述评、绩效考核等方面开展,科学制定了奖励性绩效分配方案,分别从职务岗位、工作数量、教学质量等多个评价维度,体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多贡献多得;对于教师的表现性评价,学校主要采用行政管理者评价、同行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建立教师发展档案袋、教师自评总结报告、家长或学生调查等。三是探索发展性评价。在原有教师业务档案的基础上,建立教师个人发展档案,随时收集教师工作成果,如个人专业荣誉、论文、课题、微课、优课,记录教师发展状况,评价结果作为评优、选先、评职、晋级、聘用和发放绩效工资的依据。

多举措,齐并进,古梅一中实现了教师队伍的跨越式发展,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及专业水平显著提升,名师队伍不断壮大,市镇级以上的名师数量跃升至99人。近年来,教师参加各类竞赛获奖369项;教师课题研究实现所有科组全覆盖,共34项,获奖5项。化学科组、生物科组获评“广东省优秀教研组”,英语科组获评“东莞市巾帼文明岗”,古梅一中获评东莞市中小学“品质课堂”实验基地,数学、化学、道德与法治、物理、美术、信息与科技等6个学科获评东莞市中小学“品质课堂”实验教研组。

图片

集团化办学后,古梅一中名师人数对比

文字:研评中心 图片:研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