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通过智慧交通构建内畅外联、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系统布局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物联网应用”。在东莞滨海湾新区,蓝图正在变为现实。
滨海湾新区交椅湾板块于2020年开启了智慧道路建设,将多余路杆合并到路灯上。一到晚上,路灯开始随着光照强度调节自己的亮度,这些不起眼的路灯,正是智慧交通的基础载体之一。物联网技术赋能下,它们不仅使道路更整洁,还使交通提速、使城市管理更加智慧。随着这些路灯越来越多,一个“聪明”的城市正在逐渐影响你我的生活。
通过滨海湾大桥,进入交椅湾后,仿佛来到了另一个城市——公路上除了路灯杆,没有其他路杆。
记者在一处路口看到,有一根路灯杆上同时集成了路灯、信号灯、摄像头、电子警察、信息屏、广播、道路指示牌,像是一棵树长出了许多枝丫——这种除了照明之外还有更多功能的路杆,被称为多功能路杆。
▲交椅湾路上的多功能路杆
“我们在2020年启动了智慧灯杆试点建设项目,目前在交椅湾板块投入使用的多功能路杆共有1268根,共覆盖23公里市政道路。”滨海湾新区社会事务局有关负责人说道。
这1268根路杆根据不同的位置和功能定位,分别挂载了视频监控、物联网关和水位感知、气象及环境监测等智联网终端设备,共计约8000件。
为什么要把这么多功能全部挂载在一根路灯杆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各种各样的杆。除了普通的灯杆、交通信号灯杆之外,还有路名牌立杆、电线杆、通信立杆、交通标志杆……
这些是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增加的。在一些地方的路口上,你可能会同时看到好几个监控路杆,它们可能安装于不同时期,有的服务于交通,有的服务于治安管理,有的服务于城市管理,但这些监控视频彼此又不互通。
新安装的监控可能又需要重新敷设电力和通讯设施,使得路面又需要重新开挖,以及设置更多的箱式变压器和通讯箱……这种路面设施的重复建设,是许多城市正在面临的顽疾。
▲东莞一路口2016年和2019年的街景,路杆数量明显增多 百度地图街景
交椅湾板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2019年之前,这里几乎是一块白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历史遗留包袱。
2020年滨海湾新区启动了智慧道路路面设施建设项目,其中就包括对路面杆体进行“合杆”建设。通过对公安、交警、交通、城管、电信运营商等单位的立杆需求做精准分析,实现了交椅湾板块的已建(在建)的市政道路路面杆体100%合杆建设。合杆后,路面仅分为两类杆——普通照明杆(占比约45%)和多功能杆(占比约55%)。
▲交椅湾滨海湾大道一多功能路杆挂了多块指示牌和监控 记者 高鹏飞 摄
除去“合杆”之外,交椅湾还将公安、交警、城管、电信运营商等专用通信管网及专用通电管网合成为“1张专用通信管网+1张专用通电管网”,如今地下通信管道仅建设有两类——主干通信管和道路公共服务设施专用通信管,使得通信管网回路及配套井盖建设规模减少80%。
合杆带来的成果,不只是让城市看上去更加整洁,还使得城市公路更加“聪明”。
在1268根多功能路杆上,部署了约2500路监控视频,集成在滨海湾智慧道路管理平台上。
视频监控共享共用,公安、交警、城管、应急、城建等部门可以按需调度使用。“这样做避免了不同部门之间重复建设,并打通了监控视频的共享渠道,用最低成本办最高效的事情。”
同时滨海湾新区还积极探索视频监控在城市治理场景中的嵌入式应用。通过AI算法,可以实现车辆违停、道路拥堵、人员异常聚集、水域事件监测等各类事件预警。
10月5日,台风“苏拉”登陆,又正值国庆假期,仍有不少游客在海边景区逗留。滨海湾新区就是通过这套系统发现游客,实现隔空“劝退”的。
“台风正在登陆,海域附近存在危险隐患,请您尽快离开景区。”路杆上不时传来播报,一旦检测到有人出现在景区附近,就会发出提醒。
▲视频监控一张网 深城交供图
而即使是普通的路灯,它们也并不普通。
当夜色降临,2000多根路灯会随着光照强度自动调节亮度。相比传统的固定亮度,耗电量降低57%。并且,通过智慧道路管理平台,还可以精准掌握路灯状况信息,一旦路灯出现故障可以迅速排查到位,从而降低运维管理成本。
▲夜间路灯亮度智慧调节 深城交供图
这些“聪明”的路灯是智慧道路的基础载体之一。在现在,在未来,它们还将发挥更大作用。
开车的时候一路绿灯,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在滨海湾新区,你就可以亲身感受。
记者从沙角半岛进入交椅湾,以55km时速行驶,从第一处红绿灯转绿开始,连续4个红绿灯路口都是一路绿灯。
▲绿波带上一路绿灯 记者 高鹏飞 摄
这就是绿波带,通过对红绿灯时长的灵活调控,对路上的汽车“自动放行”,汽车按一定速度行驶即可畅通无阻。
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并不是特别困难的技术,在许多地方都已有应用。难就难在信号灯的安装时间和设备品牌的不统一,难以实现统一管理。滨海湾新区在道路建设时期就考虑到这一问题,对交通信号设备进行统一采购、安装,并统一联网。
▲绿波带示意图 深城交供图
据介绍,绿波带上车辆行驶时间平均降低28.9%,车速提高63.6%,平均停车次数减少86.7%,有效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
这些“聪明”的路灯还与自动驾驶有关,滨海湾新区正在积极向自动驾驶企业抛出橄榄枝。
“我们可以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道路状况信息服务,比如道路拥堵、路口通行情况等,也可以事后回顾,进一步提升自动驾驶车辆的运行安全。”目前交椅湾板块在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的一种技术路线)的路线上已经搭建好了路侧基础环境,在单车智能(同上)的路线上也能起到辅助作用。“现在有和几家企业在接触,对方也有表达说想要在这边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或示范应用。”
目前滨海湾新区已启动两个自动驾驶项目的招标工作,一个是无人驾驶环卫车,一个是无人驾驶的观光小巴。“预计年底前可以上路。”
来到滨海湾的印象:一边是如火如荼的大工程建设,一边是景区里人潮如织的游客。两者却能并行不悖,互不干扰。如何做到的?
在传统的新区建设过程中,路上经常会有工程车抛洒出泥沙和建筑垃圾,影响城市环境。但是在交椅湾板块,路上却十分干净整洁,游客随手一拍都是美景大片。
原来,滨海湾智慧道路管理平台接入了全部工地上的工程车GPS,根据车辆轨迹,可以调出途经路上的监控,从而实现对泥头车从进土源头到抛洒的全过程追溯还原。辅助城管部门打击泥头车的倾倒抛洒等行为,在源头上起到震慑作用。“我们把这个系统叫作泥头车监管平台。”滨海湾新区社会事务局有关负责人说道。
▲泥头车监管平台 记者 高鹏飞 摄
智慧城市管理是未来的趋势,泥头车监管平台只是其中一个应用。目前滨海湾新区还在开发更多应用场景,一个不断进化的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正在加快形成。而数据是一切的前提。
分布在城市各个地方的路灯,则是采集各类城市数据的理想载体。一根根稀松平常的路灯,摇身一变就成了城市大数据的重要入口。
▲交椅湾街景 深城交供图
如果把公路比作皮肤,这些多功能路灯就是皮肤上的感受器,感知着城市中发生的大事小情。再基于滨海湾智慧道路管理平台,滨海湾新区开发出了许多应用场景。
智慧道路管理平台+作业人员信息=环卫作业监管平台。
为提升环卫工作队伍及市政巡逻队伍的素养和进行有效监管,滨海湾新区梳理了户外工作监管业务场景,依托智慧道路管理平台打造户外作业监管模块,实现了户外作业人员车辆全量信息化、线上化排班、轨迹追踪与还原、多样化异常监测及出勤情况精细化统计等业务应用,对城市管理户外作业所涉及到的人、车、物、事进行全过程实时管理。
智慧道路管理平台+AI视频算法识别=道路运行监测平台。
交椅湾的2500路视频在AI视频算法识别的帮助下,可以计算出进出的车流量和人流量,并对路面的异常情况生成事件通知。比如出现汽车异常地停在路上、路口人流量过大时都能够精准识别,生成事件通知给交警。
在道路运行检测平台上,可以看到各个道路的车流量、车辆类型、各景区人流量、总进出人流量等数据。有关单位掌握情况后,能够及时做出研判和处置。
智慧道路管理平台+……
▲滨海湾新区智慧大厅 滨海湾新区管委会供图
目前,基于智慧道路管理平台,可以实现环境卫生排班、园林绿化养护、道路巡查排班、设施故障处理、工程车辆管理、交通违停和拥堵处理、井盖异常处理、垃圾桶满意等8大类事件的治理,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
在《东莞市智慧交通总体规划》中,滨海湾新区被定位为全市未来交通示范区。这并不意外,滨海湾新区开发利用程度低,尤其是通过东进西填、围海造地建设起来的交椅湾板块,没有历史遗留的基础设施建设包袱,是块极具潜力的“处女地”。
“有这么好的基础,我们可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虽然智慧道路建设的一次性投资成本很高,但是经过计算,其整体成本是(比传统的建设模式)降了很多的。”
对于其他城市建设已经高度成型的地区,滨海湾的经验是否有借鉴价值?上述负责人认为,如果放长远来看,随着上一代基础设施的淘汰,智慧道路建设将会越来越普遍。
随着汽车数量的持续攀升,智慧交通已成为化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今年9月,《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重点提到要推动更多公路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
事实上,今年6月在凤岗镇,凤深大道、凤平路2条主干道重点路口交通信号灯也实现了智能绿波升级改造,用智慧交通管理手段提高道路交通通行效率。类似的还有中堂镇107国道、S120省道、南潢路等路段。
早在2020年2月,东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东莞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对未来10年东莞交通发展做出了规划,其中提到:全面构建全要素、全方式、全周期的东莞智慧交通体系,着力提升交通出行信息化服务水平、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交通规划建设决策水平、交通基础设施监测水平,建成高度城镇化的城市交通智慧大融合新标杆。
可以期待,未来将有更多的智慧公路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加畅通、更加安全的出行环境。而小小的路杆,则是实现智慧交通目标万里征程目标的基础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