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中医药【一等奖·小学组】丨淡香寄天涯,紫气漫人间——我身边的中草药
东莞+ 2023-10-18 08:00:00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而我们中医文化是我们中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一部分,躲在深山老林里吗?藏在博物馆里吗?蒙在实验室里吗?不,它已经潜移默化的融入在我们的生活中了。

“百草园”里初识药草

我幼时第一次接触中草药还是在我家的花园中。母亲甚是爱花花草草,总喜欢买一些我不知名儿的“野草”,把它们无比小心地种在花园,挖土、栽培、浇水一样不少。有了母亲的精心呵护,花园在我眼里变得“杂草丛生”。

母亲有时间就在园子里转悠,我也跟着转悠。母亲来锄草,我也跟着锄。其实那哪里是锄草,只不过是蹲在地上,拿着铲子乱铲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草药,哪个是杂草,有时就把鱼腥草当杂草拔掉,把野草当芹菜留着了。

母亲发现我铲的那一片还留着一片杂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鱼腥草。”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母亲大笑起来,笑够了,就慢慢教我。

“鱼腥草是叶子卷折皱缩,前面是尖尖的,后面就是圆圆的,和杂草不一样……”

我并没去仔细钻研,只是马马虎虎认下来了。

后来上火了,母亲就摘来鱼腥草,拌出一碗凉菜,吃了就好很多了,这样下来,我就算眼不认,心也领会了这份神奇,对草药的功效也产生了一些敬佩。

中草药治好妈妈的手疾

上小学低年级的那些年,母亲的手总起水痘。母亲先是去看了西医,医生说是湿疹,就给了一只药膏和几盒西药。本以为这样就完事了。

母亲每日就擦那药膏,吃几粒西药,开始几天确实有一丁点的好转,但是好景不长,又会复发,那药膏涂久了,手上还裂小口子,让母亲不得不贴创口贴。母亲也是跑了多次医院,换药膏,换别的西药,可是只要停一段时间,又会复发。

为了这事,母亲烦恼不已。

“这药膏副作用也真多。”母亲有时会哀叹。“你看,皮肤变硬了还裂口。”

“咦,这药不是用来治病的吗?怎么会有副作用呢?”我想。

直到母亲去看中医,事情转变了。

母亲去看了中医,中医没有给药膏,而是给了一大包中草药。医生说,要把这些中草药放到壶里泡半小时,再开火煮半小时,煮成棕褐色就可以倒出来喝了。

妈妈熬药时,各种大的小的,扁的长的草药聚会似的在一起,壶里的水逐渐变得更浓,更深。

草药煮出来的药水闻起来很苦,整个房间都弥漫着药水的苦涩味儿。药水样子也不好看,棕黑棕黑的蛮像树皮。每次喝这个药水,母亲都表现出苦涩难耐的表情,捏住鼻子,紧皱眉头。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带着这份信念,母亲还是坚持每日喝药。

就这样,母亲的手每天都在一点点地变好,没见水泡了,没有裂口了,皮肤由暗变得明泽……

“哇!中药真的这么神奇呢……”。翻开母亲的药单,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中草药,党参片(甘肃),白术(浙江),熟地黄(河南)……前后西药和中药的效果让我对中药佩服的五体投地。

又上火了,怎么办?

夏天的暑假是无忧无虑的时节,在那个暑假,我也找到了新的玩伴——书,在书里寻找中草药的奥秘,寻找中草药的神奇,成了我消遣的最好朋友。

我有一本号称史上最完整的《青草药识别应用图典》,里面记录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各种草药。比如补益类:莲子、花生、大枣、核桃……祛风类:生姜、天麻、香菜、葱……清热类:荷叶、芦荟、仙人掌、金银花……

“这本书讲的中草药真的这么神奇吗?为什么平时我感受不到呢?”我发自内心的疑惑。

夏天当然少不了零食,那是每个儿童最喜爱的,我也不例外,饼干、薯片、虾条、辣条……都来一点。吃的同时,我也许忘了适度,就吃着吃着,吃着吃着就上火了,口腔溃疡,嗓子痛。

怎么办呢?我决定从向好朋友——书,问问,验证验证书中讲解的神奇。

翻开中草药的书,听说要讲究“对症下药”,我翻到清热要那一章,第一页就大大写了“金银花”三个字。书中说金银花自以来古就被称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我立刻想到了家里药箱里的“复方金银花颗粒”,按照药盒上的说明服用,喝了两三天,那上火的感觉真的都就消失殆尽了。

这事的验证,我更留意这本书了,从不让它在角落里“吃灰”了。真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淡香寄天涯,紫气漫人间。中草药在我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中草药了,如今再次看到那些草药时,内心又是无比的感动,浓郁的苦香,萦绕在身旁;如今再次闻到那浓郁的中药时,充满心扉的已不再是苦涩的味道,而是那温暖。中草药蕴含着无数的智慧,隐藏着让人内心宁静的秘密……

文字:赵瑾萱(东莞市谢岗镇黎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