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葵涌,和记黄埔港口。只见码头里船来船去、上货卸货、一片繁忙,彰显着它全球规模最大货柜码头的“江湖地位”。

9月12日,东莞日报参与其中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海内外媒体采访团到访香港后的首站来到了这里,寻找东莞的身影。据介绍,早在2017年,和记黄埔港口与东莞港务集团便共同开创了湾区快线1号线(莞盐线),一批又一批的东莞制造货物通过深圳和香港发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东莞石龙,铁路发运中心。每周五凌晨,这个广东“一带一路”建设的“头号工程”、东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满载珠三角产品的中欧班列将从这里出发驶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东莞沙田,坐拥黄金海岸线的东莞港内,一条东莞与香港创新开辟的跨境贸易通道——空港中心横空出世,来自东莞乃至珠三角城市群源源不断的优质产品,通过香港这个国际窗口行销全球,实现“湾区制造”通达世界。
这是“一带一路”的东莞实践身影之一。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东莞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抢抓“一带一路”发展先机。除了横跨莞港两地海面上的一艘艘货船,还有陆地上的一支支“钢铁驼队”(中欧班列)、天空中的一架架飞机(空港中心)……海陆空联动,东莞构筑了三条国际物流大通道。
路通八方,货畅其流。东莞巧妙地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一带”与“一路”节点之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之际,东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强化扩大开放合作的示范功能,拓宽“一带一路”的融合之路。
海:拓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
在和记黄埔港口,这个全球最繁忙的码头,记者很轻松地找到了东莞的“身影”。
早在2017年,和记黄埔港口信托旗下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便与东莞港务集团合作开通湾区快线1号线(莞盐线),搭建了快速接驳东莞与深圳两地的物流通道。通过“莞盐线”,一批又一批的东莞制造货物通过香港发往全球。
2018年6月,双方在香港签署协议,进一步延伸合作宽度与广度。2022年6月,双方开创的“莞盐组合港”项目正式启动,实现了东莞港与盐田港之间的无缝衔接。新模式下,进出口企业出口货物时在东莞港完成申报验放手续,直接由驳船运至盐田港出境。
此外,近十年来,东莞还充分发挥东莞港对台直航、拥有与香港密集外贸驳船的优势,积极推动东莞港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立直航航线。

今年7月,满载货物的“天才多丽丝轮”在东莞港三期码头顺利起航,标志着东莞港精心打造的“东莞—圭亚那”航线首班发运成功。该航线以月班形式运营,主要装载集装箱、工程车辆、二手车等货物直航圭亚那,再转运苏里南,为“中国制造”直达南美市场提供出海高速通道。据东莞港介绍,目前已成功开通越南、南美、印尼等10条精品件杂专线。
同样在今年7月,72台国产SUV汽车从东莞港启航,经过15天的海上航行后将驶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土耳其,这是“东莞港—土耳其”点对点航线开通以来首次出口汽车,实现了由“引进来”向“走出去”的转变。
不仅是开通直航,东莞还充分利用海运和陆运优势,首创“海铁联运”模式。
时间回到2015年11月13日,台湾直航班轮“东悦”号挂靠虎门港,发自台中地区的汽车配件被短途运输货车转至东莞石龙铁路国际物流中心,再由铁路发往乌兹别克斯坦丘库尔赛。这是东莞“海铁联运”发出的首批货物,意味着围绕东莞打造南北通道的物流节点打开,石龙也成为“一带一路”跨境连接上的枢纽、海铁联运中心。
“海铁联运”让东莞到俄罗斯以及中东国家的物流运输时间,缩短近一半。以前,广东货物大多需要通过连云港等北方港口运到中亚,而东莞这一模式比之前节省的时间,可充分满足附加值高、时间要求紧的货物运输需求。
茶山镇悠悠美居家有限公司便是受益者。该公司事业部总经理石鹏表示,以前公司到货时间约一个月,现在通过走石龙铁运发货给客户,从东莞到俄罗斯的运输时间只要15天左右。据估算,东莞“海铁联运”开通后,同等条件下每个集装箱节省200美元成本以及近7天的运输时间。
近年随着东莞制造业不断开拓新市场,东莞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外贸进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如今,依托这些“东莞特色”的海运航线,东莞正不断扩大贸易往来的“朋友圈”。
陆:中欧班列架起“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大动脉”
打造“一带一路”的海运枢纽,只是东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其中一个剪影。十年来,“一带一路”的东莞实践最经典的案例,是横跨中欧陆地上的一支支“钢铁驼队”,它的名字叫——中欧班列(中亚班列)。
作为东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中欧班列已经成为连接亚欧大陆国际物流运输、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往来的“大动脉”。

▲2017年4月11日,石龙开往俄罗斯的中欧双向班列整装待发 记者 郑志波 摄
每周五早上的六点半,东莞石龙铁路国际物流中心的中外运码头都会格外忙碌,满载珠三角产品的班列将从这里出发,横穿西伯利亚,奔向莫斯科。这条全新的快速物流通道的打通,使广东和万里之外的俄罗斯和欧洲市场,在陆上又多了一条直通运输线路。
时间回到2013年年底,东莞石龙铁路发运中心正式启用,成为广东“一带一路”建设的“头号工程”。2013年11月22日,满载着29个集装箱轻工业产品的42051次列车从广东东莞石龙站驶出。这列首次出发的“广东—新疆—俄罗斯”国际货物快运班列用时15天抵达莫斯科,时间将比以前缩短一半。2015年9月,在中俄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中俄贸易产业园落户石龙。
2019年8月首次开行了进口班列。9月,广汽集团首次通过石龙中欧班列向俄罗斯出口汽车。此外,石龙物流基地在2018年成功开拓了“石龙-莫斯科”的精品中欧班列,石龙始发到莫斯科的传统班列运营时间为16-18天,而精品班列的全程时效在10天左右,运输时效提升了30%。
在位于距离莫斯科67公里的卡卢加州沃尔西诺货运站,是东莞石龙中俄对开班列的终点站。万里跋涉之后,从东莞来的“中国制造”货品,将从这里向着更广阔的欧洲腹地启程。


2018年11月,东莞日报记者实地走访了这条中欧班列的终点站。面对着从首发站中国广东东莞远道而来的客人,货运站总调度长德米特里难掩激动:“我的愿望是从中国过来的和过去的货物量一直增长,一直不要停止。”
德米特里告诉记者,中欧班列开通之后,沃尔西诺从一片田野变成了货运站,成了中欧班列最重要的车站之一,附近还发展了一个沃尔西诺货运村。村里村外,“一带一路”已经深入民心,不少人还简单地学会了几句中文。
正如德米特里所期盼的,通过中欧班列来往的货物确实没有停——据东莞海关统计,近十年来,石龙铁路物流基地的铁路运输线已分布中亚五国和中东欧多个国家,境外直达站点9个,包括莫斯科、华沙、汉堡、杜伊斯堡等,年均发运国际班列100余列,货值近35亿元。十年间,为保障中欧班列如期发运,东莞海关启动了广东省首票铁路快速通关模式,为华为、美的开通精品班列和家电专列,目前,一般中欧班列出口整个通关时间不到半小时。
千年驼铃声,四载汽笛鸣,驰骋在跨境铁轨上的国际班列,成为东莞与中亚、欧洲各国贸易往来的新载体,也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空:铺设东莞通达共建国家的“空中丝路”
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发达,每年会从国外进口大量电子配件,很多时候要走空运。黄埔海关在调研时就发现,东莞年进出口货值排名前50位的企业中43家有航空运输需求,其中约80%的航空货物主要经陆路出口至香港国际机场转飞海外。
但是按照此前的模式,内地的出口货物如果经香港机场转运的话,需先在当地办理海关通关手续,再通过公路运输经深圳口岸运到香港机场货站飞往世界各地。如何便捷地利用香港机场,让湾区制造更加便捷地通达全球就成为莞港两地的共同课题。
“这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莞港深度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今年8月17日,东莞一香港国际空港中心(以下简称空港中心)宣传推介活动,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化身推介官,向全市进出口重点企业推介项目时表示。
在南沙之东、前海之北,坐拥黄金海岸线的东莞港内,东莞与香港创新开辟了一条跨境贸易通道,这就是空港中心。这是一个具有颠覆性、革命性的项目,是全国首个直达空侧的海空联运模式的“超级专案”,是莞港主动对接国家自贸区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共同开拓的一条开放之路、改革之路、惠企之路、共赢之路。

今年2月,东莞市政府与香港机管局正式签订空港中心合作框架协议,以深化两地合作,推动创新的多式联运模式处理大湾区国际货物。4月18日,空港中心水路类监管作业场所正式封关运作。4月18日封关至8月14日,空港中心累计进出口航次88个,进出口货物重量约251.58吨,货值约1.48亿元……
事实上,在空港中心项目未诞生之前,莞港这对CP便创新性地开辟了对接香港机场的“超级中国干线”项目。项目整体搬迁至寮步车检场并在车检场内建设仓库。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东莞地处广州、深圳、香港三大机场中心的有利区位优势,在东莞设立国际货站对接香港机场,将空运货物转关至东莞清关的陆空联运物流服务,形成内地城市与境外机场的保税物流对接,铺设了东莞通达共建国家的“空中丝路”。
东莞保税物流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超级中国干线”相对传统物流方式是一个革命性的创新,直接推动东莞港完善海、陆、空立体物流系统的空中通道优势,为商贸主港区的专业市场、进口商品基地的打造提供有力扶持。

东莞在海、陆、空领域的一系列创新举措,进一步巩固了这座城市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先行者的重要地位,提升了东莞在共建国家中的城市影响力。据东莞海关统计,2013年东莞市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进出口2362.4亿元。2022年东莞市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进出口4443.5亿元。2013年到2022年,增长88.09%。
2023年,就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之际,东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强化扩大开放合作的示范功能,拓宽“一带一路”的融合之路。
【记者手记】
实地感受“莞港一家亲”
9月14日,第八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香港落下帷幕。此次论坛适逢“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也是香港在疫后首次以全实体的形式举办论坛。香港特区政府在每个省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各邀请媒体代表前往香港进行一周的实地走访。
东莞日报记者荣幸代表广东媒体参会,也是采访团中唯一一家地级市媒体。对于这份“荣誉”,着实让记者有点“受庞若惊”,心里不断闪过“为什么会选择我们”的疑问。随着采访活动日渐进行,记者心中逐渐有了答案。
9月11日,主办方贴心地预留了一天时间,让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有充足的时间前往香港。当晚东莞日报记者约17时从东莞南城坐地铁出发,17时30左右到达虎门高铁站,坐上18时05前往香港西九龙的高铁,18时43分到达香港,19时过关完毕,到达主办方约定的上车点。东莞与香港的高铁班次,高峰时一个小时有两个班次,行程最快39分钟……在与其他记者的闲聊中,当东莞日报记者提到只用了不到40分钟的时间便到达香港时,同行记者们皆流露出惊讶+羡慕的眼神。
有同行记者说,“莞港一家亲”,单从这交通的便利性来看,这句话一点不夸张。
采访团第二天在港的行程,实地走访和记黄埔港口、香港投资推广署、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当采访团同行记者还在苦于寻找与所在城市的落脚点、正愁怎么结合自身媒体定位如何发稿时,东莞日报记者却很轻松地找到了“东莞身影”。
论坛期间,采访团参加了开幕式以及多场分论坛,其间集中采访了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当听到提问者是来自广东东莞的媒体时,这些采访对象亲切地用回粤语回应,并纷纷表达了对东莞的深刻印象和美好祝福。

今年以来,莞港两地互动频繁:1月香港与内地正式实施首阶段“通关”的首日,东莞第一时间带队考察香港;2月,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率队前往香港招商引资,这是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以来,东莞市首次外出举办高规格商务交流活动;4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团访问东莞;5月至今,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已经多次带队赴莞研学,通过社交媒体热情地推介了自己的家乡东莞……
有同行记者问,为何莞港两地来往这么亲密?为什么说“莞港一家亲”?我告诉他们:在香港莞籍乡亲有80多万人,每10个香港人就有1个是东莞籍;在东莞的港资企业当前约有8200多家,占东莞外资企业的六成,港资企业已成为东莞最大的外资主体。在东莞改革开放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港人港企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自身也实现了发展壮大、做优做强。
“我们是最佳拍档!”“东莞的空间,‘莞’够!”“香港服务+东莞制造,香港研发+东莞转化,潜力无限!”……在上述近半年以来的莞港互动活动中,东莞相关主管部门都如是表示。时至今日,东莞已成为全国第15个GDP过万亿、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有着与香港同频共振的城市特色和发展定位——同样注重高质量发展、同样强调“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莞港两地迈入了新的合作阶段,但仍将是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最佳拍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