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申请执行人朱先生为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的“非常速度”点赞。原来,在某培训机构做老师的朱先生和同事被欠薪1.6万多元,以防拿不到工资,朱先生及其同事来到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申请了执行立案。意外的是立案当天,执行法官就急事急办,立即展开调查,找到了该公司实际老板进行严肃告诫。次日,朱先生等三人就收到了全部欠薪。
想方设法兑现胜诉权益
为了解决劳动者的“烦薪事”,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不定期开展专项执行行动。2022年,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莞薪无忧”专项行动,成效显著,执结欠薪案件近2000件,到位金额超5000万元。
此外,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还开展了车辆悬赏执行、涉黑恶案件财产刑执行、涉养老诈骗追赃挽损等多项专项行动,以有效帮助当事人尽快追回款项。
▲执行干警查扣车辆
为了方便申请执行人领取执行款,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推动执行款代管银行启用执行款二维码支付功能,实行一码一账户,实现微信、支付宝、手机银行等多渠道领取执行款,并启用汇款短信通知服务,大大提高了效率。
对于拒不履行义务情节恶劣的被执行人,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加强了打击力度,对其依法予以罚款、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如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欠薪9000多元,拒绝法院传唤,被罚款5000元。
2022年,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受理执行案件18156件(含旧存660件),结案17496件,结案率96.36%,结案率、实际执行到位率、案款发放率、长期未结数等四项执行核心考核指标均居全市基层法院第一。
▲执行指挥中心
开展“拓空间”专项执行行动
2023年6月21日上午,明媚的阳光下,位于东莞市厚街镇标志附近的某电业(东莞)有限公司,门前一片空荡干净。
在相隔不远的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厚街人民法庭,来自这家公司的工人们正在排队。赶在次日端午节前,94名工人都办理了领取款项的手续。
近年,这家公司内外交困,欠下近百名工人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和多名供应商货款,多宗官司缠身。2022年8月,该公司结束了36年的经营,关门停业。东莞市厚街对外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这片近21万平方米厂房,正在等候新的未来。
多耽误处理一天,就是多一天的损失。而工厂债务较多,机器设备众多,处理起来并不容易。在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梁建超的指挥下,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执行局和厚街法庭协力迅速完成了系列案件前期的财产保全。厚街法庭庭长陈志良多次参与协调,承办法官叶志明带领执行团队快速推进。从查封、清点、评估、拍卖到腾空交付,仅用5个多月。
“法院太给力了!”作为这片厂房业主的东莞市厚街对外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如是说。如今,近21万平方米的厂房已全部重新出租,迎来了新的大型企业,为镇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2023年初,东莞市提出“向存量要空间”,要求拓展连片产业空间,以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久,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就制定了《以高质量执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开展“拓空间”专项执行行动,要求对土地、厂房作为执行财产的,尽早采取查封措施,加快推进拍卖和变卖进度,灵活采取当事人议价、定向询价、网络询价、委托评估的方式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依法缩短用时,为地方产业发展尽早盘活空间资源。
对执行案件需移送破产审查的,要求做好衔接,以执促破。在处理东莞星星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系列执行案中,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将该公司财产清点拍卖变现后再移送破产审查,大大缩短了财产处置时间,及时腾退了厂房2万多平方米。
2023年上半年,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共查封土地、厂房31宗,其中对11宗土地、厂房予以拍卖,成交总金额5169.08万元,溢价率达17.88%,腾退34间厂房涉面积63.61万平方米,有效提高了土地、厂房的流转效率。
▲司法警察协助执行
信用修复证明助企轻装上阵
“非常感谢法院,帮助我们开具信用修复证明,以后我们就可以放心地开展融资和招标等商业活动了!”日前,某公司负责人向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虎门人民法庭执行法官赖仁武打来了感谢电话。
此前,该公司因欠薪被列为被执行人后,马上跟工人沟通付清了款项。履行完毕后,该公司负责人却有了新担忧。原来,即使企业主动履行义务并被解除失信措施,但因有作为被执行人的记录,银行等征信系统有可能因未及时更新等原因,仍显示其征信存在问题,将影响企业后续融资等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但他心头的这块石头,很快就放下了。一份盖着法院鲜红公章的“信用修复证明”,从执行法官的办公桌前发到了他手中。
这得益于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于2023年初探索推行的“信用修复”机制。该院出台的《行动方案》,其中要求对已履行生效裁判的被执行人开具信用修复证明助其“信用重生”,帮助企业尽快恢复正常有序经营,提升融资和履约能力。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还组织了专项审查,对履行完毕无其他失信行为的企业及其经营者,将在24小时内办理删除失信名单或解除限制消费手续。
继2023年3月1日开出全市法院首份“信用修复证明”后,截至2023年6月底,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共为415家企业进行了信用修复。
据梁建超介绍,该院在财产保全和执行阶段,尽量采取“活封”“活扣”,减少对企业经营影响。对有履行诚意且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引导当事人通过和解分期履行、替换查封物、贷款展期等方式帮助其渡过难关,达到双赢。
▲2023年3月1日,全市法院首份“信用修复证明”开出
据悉,2023年上半年,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共为2457家企业给予履行宽限期、暂缓纳入失信名单等措施,促使594家企业在宽限期内履行完毕义务或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向25家企业发出“预处罚”告知书,其中13家企业收到通知书后主动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