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高向未来·镇能量丨常平:大抓经济谋发展 再创东部新辉煌
东莞+ 2023-05-31 12:20:58

大抓经济谋发展,加速培育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持续迸发;“拓空间”释放新动能,增添新活力,对产业和人才的集聚能力与承接水平不断攀升;集体经济做大做强,产业兴旺致富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照进现实……

踔厉奋发,勇开新局。今年以来,常平镇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大抓经济谋发展;建好“香港城”,加快打造国际物流平台;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力争实现东莞东部产业园片区中心镇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常平镇党委书记吴润玲表示,将坚持制造业当家,始终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力争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再创东莞东部产业园片区中心镇新辉煌,为全市在“双万”新征程上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常平力量。

常平坚持制造业当家,始终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力争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通讯员 陈兆良 摄

“拼经济”如火如荼

抢抓新能源产业“风口”,进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位于常平镇的东莞邦达五金有限公司信心十足。近年来,该公司逐渐把主要业务导入到新能源汽车的铝合金压铸件研发及生产制造上来,今年还计划引进1600吨的大型压铸机,力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朝着2025年上市的目标冲刺。

作为东莞东部产业园片区中心镇、传统产业大镇,常平在全市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责任。

今年以来,常平镇坚决扛起“拼经济”大旗,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始终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大力支持制造业科技创新及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构建“大招商 招大商”格局。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开展精准招商,常平力争引进龙头产业项目,并大力推动和充分保障镇内优质企业增资扩产。

产业新柱“立”起来。全力以赴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常平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着力培育龙头及潜力风口企业,推动一批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半导体和储能行业。

传统产业“强”起来。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常平厚植制造业家底,进一步完善服务企业的机制,建立企业问题台账并逐一破解,以实际行动换取企业扎根发展的信心不断增强。

目前,常平在32个村(社区)及东部工业园已组建驻村企业服务队,由镇领导亲自挂帅担任队长,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对企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增强企业在常平扎根发展的信心。

重大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常平全流程优化重大项目落地保障机制,争取年内完成重大项目投资23亿元,为常平加快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5月12日,市属重大项目——常平联基集团总部项目举行工程主体封顶仪式,标志着项目工程整体规划建设将迈入新阶段。项目竣工后,将成为联基集团的研发及制造总部基地,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超8亿元,为常平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力。

大抓经济谋发展,常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持续迸发,为东莞东部产业园片区中心镇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拓空间”加速推进

4月1日早上8点35分,随着G6551次列车缓缓驶出常平站站台,常平站到香港西九龙站高铁正式运营。这是常平与香港之间首次高铁直通,标志着常平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步伐,往前再迈出重要一步。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大动脉”,在连接城市、汇聚人气、搭建平台、推动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常平拥有两个火车站、两个城轨站,交通区位优势突出。

今年以来,常平镇相关村(社区)、部门(单位)齐心协力,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争取优势资源支持,加快推进“香港城”项目建设。

“香港城”项目毗邻广深城际铁路常平站及莞惠城际铁路常平南站两个轨道站点,实施建设范围约783亩,其中核心区建设范围约442.5亩,包含核心商务区、回迁区及居住区;配套区建设范围约334亩,主要包含居住区、学校、公园等。

目前,项目征收工作已完成,接下来,TOD项目组、木棆村委会将以集体土地统筹协议签订、土地整备、回迁房建设等为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加速开展。

拓展与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是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任务。作为东莞发展较早的一批镇街,如何全方位拓展与优化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有效提升对新兴产业、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的集聚能力与承接水平,是摆在常平面前尤为突出的问题。

“香港城”的建设,只是常平拓展与优化城市发展空间的一个生动实践。

根据市有关部署,常平需在3年内整备连片产业空间1500亩,在5年内整备连片产业空间3000亩。

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常平将努力突破在产业发展空间上的瓶颈,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村振兴”火力全开

今年以来,常平镇立足乡村振兴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4月28日,常平镇第一个大型农业产业园——朗洲“元气田园”正式开园。

当前,常平正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朗洲村欢乐田园里的“元气田园”项目的落地,对常平来说意义深远。

手握振兴笔,擘画乡村新图景,常平以基层党建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以产业兴旺为“总引擎”,以生态宜居为“着力点”,以乡风文明为“助推器”,以治理有效为“主基石”,以生活富裕为“风向标”,努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的常平样本,为东莞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3月30日,常平镇桥梓桥城高新产业园举行奠基仪式。项目由桥梓村自行投资,预计总投资额约11.78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1.41万平方米,建成后年产值达8.7亿元,将为桥梓乃至常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桥城工业园的动工,是常平积极探索多途径、多模式、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途径,不断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助推集体经济“高位爬坡”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常平着力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集体资产利用多元化,推动村集体资产保本增值,大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一手抓产业,一手抓文旅。依托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桥梓村精心策划红色文化教育旅游路线,发展文旅产业,努力把周氏宗祠打造成市内各党组织、各部门(单位)、各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研学旅游的目的地。

以“农产品”为媒,壮大集体经济。常平镇朗洲村结合荔枝产业及“欢乐田园”“宵夜一条街”等项目,打造具有本村特色的生态旅游线路;常平白石岗村持续擦亮黄皮“乡村名片”,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目前,常平已成立镇“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由镇主要领导挂帅,下设指挥部办公室。

接下来,常平将围绕“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任务,推动镇村综合竞争力进一步跃升,构建更高水平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文字:刘志斌 图片:通讯员 陈兆良 编辑:唐嘉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