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大朗举行2023年重大项目动工暨集中签约仪式,集中动工、签约重大项目共有21个,计划投资总额约120亿元,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热潮。作为东莞南部九镇的重要一员,今年上半年,大朗镇按照全市部署要求,以敢为、敢闯、敢干的担当作为,率先动起来、干起来,紧紧抓住“双区”驱动、松山湖科学城建设、“黄金内湾”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三驾马车+一条主线”工作思路,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更大力度开展招商引资,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拓展优化产业空间,大力抓经济、稳增长、促发展,不断塑造织城新的发展优势,奋力推动大朗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党建引领
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4月21日,大朗镇召开创建基层党建“全域推进、整镇提升”示范镇动员大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引领各项中心工作全面提升,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根据部署,大朗深入聚焦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建设、党建阵地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建引领作用,打造“头雁领航”“筑基固本”“红垒强基”“先锋引领”“强镇兴业”五大工程,全力推动全镇基层党建工作实现政治领悟能力提升、组织体系效能提升、基层党建引领提升、实干担当精神提升、凝聚发展合力提升“五大提升”,为大朗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今年以来,该镇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激发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让“跑马勇争先、执行论英雄”蔚然成风、成为常态。
该镇抓好理论学习,全面铺开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和宣传宣讲,通过镇党委中心组学习、“书记讲堂”、莞邑百姓宣讲等,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网络“六进”,引导和激励全镇党员干部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大朗的首要任务和根本出路,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坚持大朗经济社会发展“三驾马车+一条主线”工作思路,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三驾马车+一条主线”是大朗的工作思路,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赶好“三驾马车”。今年以来,大朗对前三期“金种子工程”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启动实施了大朗镇第一期年轻优秀干部“百青工程”,打造高质量发展“生力军”。“百青工程”是对“金种子工程”的进一步延伸拓展,计划用3年时间,分2期共选派100名符合条件的优秀年轻干部,到村(社区)和镇机关单位挂职锻炼。
该镇坚持党建引领,让民生服务有“温度”,民生福祉有“质感”。例如,4月13日,大朗镇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多个部门单位,在新世纪添一居小区开展“阳光服务进小区”活动,帮助小区居民解难题、办实事,以实际行动回应关切、凝聚民心,架起党与居民群众的“连心桥”。又如,长富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基层治理,切实解决居民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居民生活更舒心更幸福。该社区居民郑女士说,“社区的服务很好,经常举行义诊、健康体检、讲座、美食节等活动,活动很精彩、服务很贴心。”
大朗拓展优化产业空间,大力抓经济、稳增长、促发展,不断塑造织城新的发展优势
经济建设
精准招商引资拓展优化产业空间
走进位于大朗镇的光晖针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一百多台先进电脑横机飞速运转,员工们也在产品设计、生产以及包装的各个环节里忙得不亦乐乎,抓紧赶制订单。作为一家扎根大朗多年的老牌毛织企业,如今的光晖针织在技术创新和人才优势的加持下,正焕发出蓬勃的新活力,意欲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成长为创新引领未来的现代化企业。
今年以来,大朗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大力抓经济、稳增长、促发展,以“等不及、坐不住、慢不得”的姿态主动出击、精准招引优质项目,全力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同时,以更大力度拓展优化产业空间,加快打造低成本高品质产业空间和现代化产业园区,以更充足的产业空间承载优质企业和项目,为全镇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是全市的“招商年”,该镇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追求,主动出击,拿出如饥似渴、热情专业的功夫,围绕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开展精准招商。与此同时,该镇构建“拓空间、招大商、优环境、快落地”的全链条招商引资闭环机制,做到项目“从签约到动工不超过1年”“三年项目两年建成”。
4月11日,大朗举行2023年重大项目动工暨集中签约仪式,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热潮,表明该镇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以大招商、大项目、大产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当天大朗集中动工、签约重大项目共有21个,计划投资总额约120亿元,涵盖了高端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能源、毛织等多个领域,包括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竞争力。这些项目将为大朗坚持“三驾马车+一条主线”工作思路、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力。
今年以来,大朗镇将强化科技创新对先进制造产业的引领带动,不断提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毛织“三大支柱产业”竞争力、承载力、吸引力,加快推动产业“立新柱”,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动能,为东莞打造科创制造强市贡献应有力量。
尤其是在毛织产业方面,大朗深入实施“六大行动”:“全球市场”拓展行动、“数字赋能”升级行动、“新锐人才”培养行动、“大朗优选”品牌行动、“行业活动”发声行动、“服务平台”提升行动,引领大朗毛织华丽转身,推动“大朗毛织”成为时尚与品质兼具的产业区域性品牌,高标准打造东莞乃至全省全国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核心区。5月8日,“大朗优选”时尚发布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的2023EFB服饰供应链博览会上亮相,其间“大朗优选”被组委会授予“最具价值区域品牌”称号。
松木山美丽圩镇建设达到“示范圩镇”标准
品质提升
9个村(社区)达“示范圩镇”标准
走进松木山,只见该村整洁有序,公园小景遍布,一河两岸风光无限,看得见“颜值”、听得到“鸟鸣”、闻得到“花香”,环境优美宜居。近年来,松木山大力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提升人居环境和整体风貌、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形成长效管护机制,美丽圩镇建设成效显著。
4月26日,大朗镇在松木山村举行“示范圩镇”揭牌仪式,求富路、长富、佛新、松木山、蔡边、水口、黄草朗、石厦、大井头共9个村(社区)达到“示范圩镇”标准,其他19个村(社区)达到“宜居圩镇”标准。
据了解,大朗持续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将美丽圩镇建设纳入重点工作,着力提升人居环境和整体风貌,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努力做到“扫干净、摆整齐”,不断提升“三边三地”环境品质。同时,开展旧村改造,建设“四小园”和口袋公园,城乡环境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众所周知,大朗毗邻松山湖国家高新区,地理位置优越,该镇为了深入对接松山湖,深度融入松山湖功能区发展,加强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持续升级优化道路,构建畅通的交通网络,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环境。
为了营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今年以来,大朗继续以“铁的决心、铁的手段、铁的纪律”强力推进违建整治工作,多次组织开展“违法建设拆除现场会”,重拳出击,铁腕整治,充分展示出大朗镇高压治违的态势,彰显对违建“坚决说不”的决心和对违法建筑“零容忍”的态度,进一步维护城市建设秩序。
流动商贩摆卖,为城市增添繁荣、热闹的景象,为市民的生活带来便利,充满着“人间烟火气”,但同时也催生了市容、交通、安全等问题。今年以来,大朗重点对长盛广场周边路段、富华中路周边路段、富华北路周边路段、富康路周边等路段,开展无照摆卖和占道经营整治,并科学、合理规划临时摆卖区域,引导商贩到指定区域规范摆卖。
同时,该镇在中心区域主要街道、商场周边、村(社区)主要商业街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并开展非机动车停放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疏堵结合提升电动车停车便捷性、规范性。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营造规范、文明、有序的镇容镇貌。
接下来,大朗镇将持续深化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进一步巩固提升全镇美丽圩镇建设成果,持续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落地见效,建设特色化品质化高质量魅力大朗。
水平村大力推进美丽圩镇建设
乡村振兴
合力绘就富强和美乡村新画卷
今年初,随着杨涌村、石厦村、沙步村通过美丽宜居村验收,大朗全镇28个村(社区)全部通过市验收,实现“美丽宜居村”全覆盖。
今年以来,大朗镇认真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坚持优环境、兴乡村,持续做强村集体经济,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持续做好对口帮扶,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坚持镇村“一盘棋”,高标准建设美丽宜居幸福乡村示范工程。如今,放眼大朗全部村(社区),发展各具特色,合力绘就富强和美乡村的新画卷。
水平村是大朗各村(社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其中一个典型代表。该村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村党委坚持高位统筹,一体化推进组织、产业、人才、文化和生态“五大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在经济发展方面,该村一方面加强经济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推进村内空置旧厂房的“三旧”改造和“工改工”项目建设,吸引高新科技产业进驻,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荔枝特色产业,邀请专业人员开展荔枝种植培训,拓宽销售渠道,“水平荔枝”知名度不断提升。
在生态和文化方面,该村全面改善乡村整体面貌和乡村生活环境,保护好农村独特的乡土风情,打造绿水青山、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美丽乡村。同时,该村注重做好红色革命文化和荔枝文化宣传工作,切实发挥红色文化革命老区优势,围绕革命烈士纪念碑做好红色文化宣传,并依托水平村古荔公园,展示水平村荔枝文化。
圣堂社区则是另一个典型代表,通过乡村振兴大力推进民生工程,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记者近日走进圣堂社区荔枝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抹亮色,绿化景观与彩色地面相得益彰、干净整洁,高大挺拔的荔枝树经历漫长的岁月洗礼依旧生机勃勃、叶绿繁茂,为圣堂社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在公园一角还增设了健身器材,四处都有休憩纳凉的座凳,居民在家门口便能满足健身、散步、议事、话家常的需求。
该社区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大力规划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补强片区设施短板,以边角之景带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同时,该社区强化“抓基础、惠民生”工作,拟投入2.5亿元推动旧大朗市场改造及综合楼建设,先后完成圣堂花园农民公寓、文化活动中心等各项民生工程,大大提升了社区的品质,加快社区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大朗男篮夺得第十个市篮球联赛总冠军,成为市篮球联赛首个“十冠王”
文化发展
大力推进“文化强镇”建设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今年以来,东莞吹响文化强市建设的号角。大朗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统一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建设“七大文化”、打造四张城市文化名片,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强化高品质公共文化供给,大力推进“文化强镇”建设。
大朗进一步擦亮“篮球强镇”名片。4月10日,东莞市篮球联赛总决赛(男子甲级)第二轮在大朗开打,最终大朗男篮战胜南城男篮,夺得第十个市篮球联赛总冠军,成为市篮球联赛首个“十冠王”。与此同时,大朗女篮也于4月8日在决赛中战胜常平女篮,获得冠军,夺得“第八冠”,成为市篮球联赛首个女子组“八冠王”。这意味着,大朗男篮、女篮同时创造了东莞篮球历史上的佳绩。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目前大朗镇共有篮球场330多个,每年举办的篮球比赛逾千场次,参与人员涵盖了老、中、青、少、幼各个年龄段。该镇通过进一步擦亮“篮球强镇”名片,把体育竞技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能,不断开展更多、更好、更有特色的群众文化和体育活动,全力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大朗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雨大雨随山去,日头日头照头来,阿爸去坑锄田角,我在田边来掌牛,快将禾苗莳落去,五谷丰登乐悠悠……”视频中,“老大”黄桂娇头戴斗笠扛着锄头(老大,大朗方言,指上了年纪的老人),身后领着4个汉服少年,边走边用大朗方言唱着本土民谣《农忙歌》,结尾魔性地配上一句“你们学识未啊(你们学会了吗)”,活泼可爱的形象和浓浓的乡音让大朗人倍感亲切。这是由大朗融媒体中心制作的方言民谣系列短视频之一。
为了保护和传承地方方言,今年大朗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将一首首大朗方言民谣在短视频中呈现,目前方言民谣系列短视频已推出5集,受到镇内外各界广泛好评。
大朗进一步打造文化品牌。今年初,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公示,大朗镇毛织风情文化节入选数字产业类典型案例名单。大朗毛织风情文化节是大朗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前身为“文化艺术节”,近年来通过整合全镇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内涵。该镇做强做大“织城书香节”,先后打造了“朗读会”“朗小诗爱阅屋”“朗悦时光”等“朗”字系列读书品牌活动,推动全民阅读新风尚逐渐成形。
大朗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大朗将继续结合产业特色,更高规格、更大规模举办“荔枝红了”——2023年大朗镇第二届佳果游园荟活动,进一步擦亮荔枝品牌名片、集聚人气、拉动消费,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实现以文旅融合推动大朗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