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外商∣广东标检: 从质量枢纽到创新引擎  擘画莞港合作新蓝图
东莞+ 2025-04-10 10:53:53

在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东莞作为国际制造基地,正加速从“制造”向“质造”转型。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STC)旗下广东标检(GDSTC)扎根东莞18年,以检测认证服务为支点,助力企业突破国际贸易壁垒,赋能产业升级。

近日,记者专访STC总裁冯立中,解码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全球布局与产学研融合,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STC总裁冯立中

莞港合作桥梁:技术赋能制造业突围

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STC)成立于1963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非牟利检测认证机构,以“勤力拼搏、同舟共济”为企业文化内核。广东标检(GDSTC)作为其华南旗舰据点,服务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年均出具检测报告超10万份,是莞港合作的技术桥梁与创新推手。

自2005年成立以来,GDSTC依托STC六十余年的技术积累与国际化经验,成为莞港合作的重要纽带。冯立中表示,GDSTC不仅为珠三角及海内外企业提供检测认证服务,更通过技术输出支持STC内地实验室,成为服务延伸的“枢纽站”。

面对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挑战——成本攀升、技术壁垒、市场准入难,GDSTC引入高精尖设备与人才,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提供“一次测试,多国适用”的CB认证服务,帮助企业缩短认证周期20%,降低成本10%,助力“东莞制造”叩开东南亚、东亚、中东以及欧美等市场大门。

作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非牟利检测机构,STC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工业、促进贸易、提升质量”的初心,其独特的中西合璧管理模式和勤勉创新的企业文化,成为其在全球竞争中立足的根基。GDSTC作为STC的华南旗舰据点,不仅承袭了总部的技术基因,更在东莞建立起占地超3.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实验室,覆盖电子电气、医疗器械、新材料等领域的全链条检测能力。

▲广东标检

▲广东标检中央实验室

创新标杆:从智能家电到国产ECMO的突破

在技术创新领域,GDSTC交出了亮眼答卷。以东莞市海陆通实业为例,通过STC的CB认证服务,其智能家电产品优化设计后快速进军国际市场。更令人瞩目的是,STC全程护航深圳汉诺医疗研发的国产首款便携式人工心肺机(ECMO),不仅助其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更对接FDA预审要求,打破欧美企业40余年的技术垄断。

冯立中透露,ECMO项目涉及数千项技术指标,STC团队提前介入研发阶段,协助汉诺医疗优化产品设计,并搭建符合FDA要求的测试环境。例如,针对设备的核心部件膜肺氧合器,STC通过模拟极端使用场景的耐久性测试,确保其性能达到国际标准。这一过程中,STC还协调香港总部与德国实验室的技术资源,实现了跨地域协同攻关。“技术赋能让‘东莞质造’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冯立中强调。

STC在全球布局的实验室网络,为东莞企业提供了“家门口”的国际化服务。德国检测能力落地东莞、美国FCC认证本地化支持……“一次检测,通行全球”的模式显著提升效率。

2023年,STC与东莞市国际商会、黄埔海关技术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一站式检验检测平台,整合认证、检测、培训等资源,提升企业国际化竞争力。此外,广东标检于2014年成为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指定实验室,覆盖电动玩具、塑胶玩具、金属玩具、弹射玩具等5大类产品的检测业务,进一步巩固其技术权威性。

目前,STC在全球设有30余个实验室及办事处,覆盖上海、深圳等国内创新高地,以及德国、美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以东莞为中心,GDSTC与上海实验室形成“双核联动”,为长三角和珠三角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例如,针对新能源汽车企业,上海实验室侧重电池安全检测,而东莞实验室则聚焦智能驾驶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测试。

冯立中透露,未来STC将针对无人机、自动驾驶等智能装备开发专项服务,并计划在东莞建立生物医用材料检测中心,为高端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从材料研发到成品认证的全周期支持。此外,STC已与粤港澳大湾区多家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探索检测认证标准的前沿制定,助力东莞成为大湾区“质量规则”的输出者。

▲EMC测电磁波暗室,主要测量电子产品产生的电磁波干扰

擘画未来:产学研的跨界延伸

作为非牟利机构,STC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基因。疫情期间,其严格依据国际标准检测口罩质量,缓解公众安全焦虑;通过安全讲座、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推动制造业质量意识提升。

2020年初,面对口罩紧缺与质量参差不齐的乱象,STC迅速组建专项团队,免费为地方政府和医疗机构提供口罩检测服务。通过模拟飞沫渗透、过滤效率等关键指标测试,STC累计完成超500批次口罩认证,并向公众发布《口罩选购指南》,帮助消费者识别合格产品。这一行动不仅获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彰,更推动了东莞口罩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在人才培育上,STC与香港公开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开设“检测认证技术”硕士课程,并设立生产实习基地。学生可参与智能家居、医疗器械等项目的实操检测,优秀毕业生直接进入STC技术团队。近三年,该计划已为东莞输送超200名专业人才,其中30%成长为实验室技术骨干。

STC的“教育+”模式正从检测认证向更广领域拓展。例如,与香港科技园合作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化研究”,联合东莞企业研发智能工厂质量管控系统;参与制定《无人机安全检测指南》等8项行业标准,填补国内空白。冯立中表示:“未来,这一模式将复制到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等领域,为生产性服务业持续造血。”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深度融合,STC的“莞港合作蓝图”正逐步展开。STC计划在东莞建立生物医用材料检测中心,为高端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从研发到认证的全周期支持。此外,冯立中还描绘了三大战略方向——技术前瞻化:投入5G通信、人工智能检测技术研发,建立大湾区首个“智慧实验室”;服务生态化:联合金融机构推出“检测认证+供应链金融”服务,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标准国际化:主导制定RCEP区域检测互认规则,推动“东莞标准”走向世界。

STC从突破技术壁垒到引领产业升级,从全球布局到扎根本土,以“质量”为核心,为东莞制造业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这座曾经的“世界工厂”,在检测认证的推动下,正全速迈向大湾区的“创新引擎”。

文字:曹丽娟 图片:受访企业供图 编辑:刘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