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至26日, 东莞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开办“聚焦能力提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专题研讨班,组织47名人才工作干部深入浙江杭州,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通过“理论学习+考察调研”的方式,探究杭州人才工作“密码”,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推动东莞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
▲东莞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开办“聚焦能力提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专题研讨班
杭州人才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目前,杭州人才总量突破300万人。其中,人才、海外人才、互联网人才的净流入率连续多年均保持全国第一。近年来,杭州积极探索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热带雨林”式最优人才生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创业者和投资人认可,人才生态发展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梯队。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东莞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在开班仪式上,东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姚家庆就“重点学什么”“怎么学好用好”给出了详实建议,并向培训班学员提出三个希望:一是学深吃透中央、省委相关工作部署的内涵和要求,增强推动工作的能力本领,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不折不扣抓好工作落实;二是学习先进地区工作经验,更好落实相关工作,提升人才竞争力,形成“城市+人才”的良性循环;三是提高抓人才工作的能力本领,增强人才服务意识,更好地服务人才强市战略实施。
▲东莞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组织干部到浙江杭州学习,提升人才工作服务水平
紧扣“聚焦能力提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主题,本次培训设置“十四五”人才规划研究、城市文化建设与引才留才、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及评估、引进、扶持创业型人才和人才团队等专题,邀请浙江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办公室、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资深人才工作专家,结合具体工作实践深入浅出地进行专题辅导,深度讲授浙江在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方面的生动经验,进一步提升了学员专业知识水平。
除了上述有分量的课程,本次培训也非常注重课程教学和现场教学的融合。学员们结合课程所学,走进当地多个项目进一步拓展视野。先后赴杭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海创基地、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等开展实地考察,了解杭州实施“硅谷人才五大行动”“才链全球计划”“5050人才计划”以及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校企合作、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面的成果,学习借鉴打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品牌、科研项目转化合作、重点人才项目扶持、提升企业引育人才主动性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工作的能力、增加优化人才服务保障的本领。
/学员声音/
借鉴杭州人才经验 打造东莞人才高地
本次研讨班注重引导学员通过心得交流启发工作思路,除了鼓励学员与老师进行课堂课间交流互动,还专门设置了学习交流座谈会。学员代表就培训内容、工作经验,特别是如何推动人才工作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启发和思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东莞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组织干部到杭州学习考察,推动东莞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
市财政局社会保障科科长陈可为:本次培训学习和工作契合紧密,深受启发。做好人才工作,必须要运用科学的绩效管理手段,对现有的人才政策实施效果进行梳理,深入评估各项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建立人才政策动态调整机制。要将人才政策和产业规划结合起来,形成多维度人才产业政策体系。要加强部门联动,建立畅通的沟通联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发力的良好氛围,共同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贡献力量。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综合服务科科长陈浩成:这次培训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知。结合人才工作,以后将在四个方面发力。一是推动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企业成长的融合。二是推动人才工作的系统性,推动“人口、人气、人才、人物”深度融合,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加强城市形象宣传,完善全市人才培育政策,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三是优化人才工作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动态调整人才引进、培育、评估的政策措施。四是建立高层次人才培育的“风投机制”,优化高层次人才培育的政策措施。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才服务科负责人周颖:这次到浙江学习,收获特别多。在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到首先要全方位提升的人才服务数字化水平,借鉴杭州“人才码”模式,探索优才卡政策在东莞市政交通、金融、消费等场景落地,推动“政策找人+数据匹配+无感服务”的政策服务模式,提升档案数字化服务能力。其次要全方位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积极争取承办更多全国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活动、市镇联动举办好各类海内外人才交流活动。最后要全方位提升创新基地建设,借鉴杭州滨江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成功经验,提升东莞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项目成果转化数量和质量。
水乡管委会四级调研员庄少扬:这次培训班很有意义,水乡从今年开始,发展空间逐步扩大,产业项目加速引进,人才工作马上就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更加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大力推动人才建设。
滨海湾新区管委会组织群团局局长麦炜豪:专题研讨班的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实际。目前,滨海湾新区人才发展处于“打基础、造环境”的起步阶段,人才工作的战略性、系统性、专业性有待提高,服务生态与人才需求还不能够完全匹配。新区将立足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需求,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构建“高端人才、青年人才、后备人才”的人才梯次发展格局,推动人才与创新要素集聚融合、人才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
莞城街道党建办主任区斐:莞城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文化莞城”和“学在莞城”是莞城两张响亮的城市名片,必须着力用好文化教育优势,发挥莞城的文化引领和凝聚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要形成以“工业设计+供应链”为特色的产业创新园区,导入和建设设计博物馆、设计教育、人文艺术等事业型项目,吸引企业总部和高端商业回流,吸引和留住人才。要厚植“家乡情怀”,建设富有历史底蕴的魅力城区,吸引更多莞籍人才回流。
洪梅镇党建办主任赖笑霞:结合洪梅镇人才工作实际,我认为下来要强化党管人才工作,健全“统领性”人才政策体系,实施洪梅镇新时代“千帆计划”力促聚才引智三年行动,推进“1+3+N”人才战略目标,全面“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组合拳”。要深度参与水乡新城建设,提升河西片区人才发展能级,充分发挥河西招商引才优势,重点引进龙头型、标杆型、创新型企业集聚片区发展,培养和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要融合实施政务便利、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医疗养老、文艺专享、生活便民等六大升级服务工程,打造 “管家式”洪梅人才服务保障示范品牌,激发人才工作活力。
清溪镇党建办主任张家俊:做好人才工作要坚持走进人才中去调研,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求,才能更好地出台政策吸引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留住人才。最后要有整合资源活人才的机制,把组织、人社、医疗、教育等职能部门的资源放在平台上共享互通,从而打破部门间的信息、资源等的壁垒,才能搞活人才工作,达到人才聚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