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项措施全面推进,东莞将这样优化城市秩序品质!
东莞+ 2023-05-13 15:55:18

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的城市环境,是民之所盼。5月13日,记者从市城管委办了解到,《全市城市秩序优化提升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已正式印发,瞄准当前市政领域短板问题,东莞将从十方面着力,全面提高全市城市秩序管理水平。根据该方案,通过集中连片整治提升,2023年底前力争市中心区和各镇中心区及村(社区)主干道沿线范围内,各类市政设施有序、规范、美观,推动重点区域城市人居环境秩序显著提升。2024年底前,城市秩序优化提升专项行动将力争推向镇村全域。具体将实施以下措施:

0 1
深化户外广告设施及招牌管理

打造不少于33条户外广告招牌示范街区。优化广告审批,推进招牌备案制的实施,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对未经许可、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设施一律拆除。整治提升东莞大道两侧户外广告设施,规划一定比例的户外公益广告设施。各镇街(园区)完善属地规划,各部门齐抓共管,确保我市户外广告设施安全、美观、合理。

▲整治户外广告安全

0 2
规范城市道路施工围挡

加强城市道路占用挖掘、占道施工的许可审批和批后管理工作,严格对施工围挡方案进行把关,压实施工单位落实围挡设施的巡查维护责任,形成定期巡查机制,做好围挡设施清洁清洗工作,及时修复或更换破损、污损的围挡设施,确保围挡“干净、整洁、美观”。

0 3
完善人行道设施和规范停车秩序

消除人行道空间不连续、路口高低差、铺装破损等现象,完善人行道无障碍设施,清理人行道空间内废弃设施、违法构(建)筑物。新增的箱体、立杆(立柱)须严格按规范设置。推动主次干道、村(社区)内部道路和公共空间科学划设停车位,并加强停车秩序监管工作,按要求新建或改建非机动车道。科学设置人行道物理隔离设施,具备条件的路段应增设自行车道、绿道等慢行系统,确保还路于民。

0 4
消除道路路面积水现象

建立道路路面积水巡查联动、信息互通、协调处置机制。因洒水、人行道破损问题形成的积水交由城管部门处置;因供排水管道问题造成的路面积水由水务部门处理;路面破损或者沉降造成的积水由交通部门负责改善。

0 5
规范共享单车管理秩序

出台《东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完善我市共享单车企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大对企业的监督、考核、处罚力度,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利用“电子围栏”技术,实现共享单车“入栏”停放管理。探索在重点路段、重点区域设置共享单车禁停区。根据东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规划,增设自行车停放区,今年新增不少于2.63万个自行车停放区,引导市民规范停车。

▲整治共享单车乱象

0 6
加强市政箱体美化和树池修整

由市、镇街(园区)两级城管部门统筹供电、通信、公安等部门,继续对城市道路行车可视范围内的市政箱体进行美化提升,并定期保洁维护。同时对人行道行道树树池凹凸不平、破损等问题进行修整提升。

▲市政箱体改造

0 7
推进城市照明“暗区”整治

年内力争新增改造不少于10000盏照明灯具和修剪树木不少于30000株,对树木绿植遮挡路灯、交通设施情况和部分照明不足点位进行排查,通过修剪树木、增设灯具、更换大瓦数灯具等措施,解决“有灯不亮、有路无灯”等安全隐患问题。划定区域内的照明“暗区”清零,亮灯率达到98%。

▲路灯修复

0 8
实施城市家具提升工程

各类市政工程、市政公共设施设备、遮阳雨篷等除符合现有规定外,还要符合《东莞市城市家具设计指引》的规范要求。对不符合的城市家具,以占用人行道设置的“老、残、破”设施为切口,通过“拆除一批、提升一批”的方式,开展城市家具修补提升工程,通过“微改造”方式,对城市空间、视觉进行优化整合。同时,以“非必要不新增”为原则,从严管控新增占用人行道新建设施。

0 9
加强绿道规范化管理

规范全市绿道网日常管理和巡查管理工作,提高绿道管理标准,落实绿道管理检查监督和通报制度。针对绿道存在的市政设施损坏、保洁不到位、绿化病虫害等问题要形成台账清单,并立行立改。

10
建筑退让公共空间管理

推动建筑退让公共空间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回归公共空间公共属性,强化公共空间与慢行空间一体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在建筑退让空间范围原则上不设置临时停车场,对不符合条件设置临时停车场的区域,设立禁停标识并实行物理隔离,结合智能化监控手段,实现公共空间共建共享共治。

文字:记者 张雨倩 图片:东莞城管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