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护士节丨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副护士长吴凤敏:用对生命的爱,实践着南丁格尔的诺言
东莞+ 2023-05-12 15:20:58

2012年毕业后,吴凤敏入职东莞市儿童医院NICU从事临床工作,开启了与新生儿的“纸短情长”的故事。从事护理工作11年来,她秉承医院“温暖救护、简约诊疗”的理念,全身心投入到护理工作中,着力耕耘于新生儿专科护理,为救治新生命而努力奋斗。

作为一名NICU护士,吴凤敏用对生命的爱,实践着南丁格尔的诺言。特殊的岗位让她能更近地了解生命和人性,也让她对所热爱的职业带来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到无比自豪,“护士不仅是工作,而是一种神圣的职业。”

▲5月11日,东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副护士长吴凤敏正在查房

一颗“白衣天使”的种子在中学时代萌芽

2008年的一天,在一个中学的教室里,老师正在为学生们播放汶川地震的场景视频,来自祖国各地数以万计的护士们,涉危履险不辞辛劳,夜以继日救死扶伤,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胜利凯歌。学生们感动得泣不成声,正是在此时,一位小女生在她的内心深处,萌生了一颗想要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种子。这个小女孩就是吴凤敏。

高中毕业,吴凤敏毅然决然地选择报考护理专业。2012年毕业后,她入职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东莞市儿童医院),圆梦成为一名新生儿专科护士。不过,当时的市儿童医院各项条件和设施远不如现在这么好。“当时这里可能只相当于一个卫生所,硬件设施落后,现在看到的大楼基本都是后面建成的。”吴凤敏说,这些年来,医院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第一次来到医院就倍感亲切,面试完成后,护理部主任和院长都分别找我谈话,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医院的重视与诚意,坚定了选择这里的决心。”吴凤敏说,另外深深吸引她的是医院的“三团文化”,“一个医院能把团体的凝聚力打造得如此好,我相信在别的方面也不会差。”

进入医院后,吴凤敏被分配到新生儿科。在这里,她看到了很多啼哭的新生宝宝、因为宫内缺氧插管的宝宝、因为早产要特别护理的宝宝……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年轻小女孩,虽然从学生时代就梦想成为一名护士,但首次近距离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少不了恐惧与害怕。

幸运的是,这里,不仅是医院,也是温暖的大家庭:“互助互爱,共同进步,众人划桨,齐心前往。”在领导与同事的鼓励和帮助下,吴凤敏渐渐地参与到各项临床工作中,随着接触的新生宝宝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她也不再恐惧,“他们的小眼睛会说话,似乎在向我表达着什么,有时听着他们的哭声,就能辨别出是饿了还是拉臭臭了……”

新生儿科,是一个极其重要又特殊的科室,面对的是特殊的人群,是一个个弱小的生命。东莞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新生儿科主任李宁博士对新生儿科护士们的要求是:“护士不是简单的护理,是独立的学科,需要有自己的思考。”“这既是领导的期待,也是我们要求自己的准则和标准。”吴凤敏说。

因此,在精心呵护新生命的同时,吴凤敏的专业学习也从未落下。2016年,新生儿科选派吴凤敏去广州参加“广东省首届新生儿专科护士培训班”,当时,吴凤敏是班上最年轻的学员。“我们医院十分重视学习和对年轻人的培养,这是一种良性的成长氛围和机制。”吴凤敏说,医院从不吝啬给年轻人机会,鼓励年轻人多走出去,多学习,不断进步,营造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吴凤敏正在护理新生儿

做一名有温度的护士

随着早产儿出生胎龄越来越小、体重越来越低,早产儿护理难度不断增加,吴凤敏一直致力于早产儿专科护理。在科室负责人和她积极倡导和组织下,市儿童医院在省内率先探索开设早产儿家庭式监护病房,家人参与早产儿全程医疗护理,并设立出院前亲子陪护病房,积极探索适合更科学,“以人为本”的早产儿综合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每季度开展家庭访视、每年举办早产儿联谊会,开展“360°赋爱早到天使成长项目”,积极配合社会、医务社工和医院资源,成功申请市公益项目,每年为困难家属筹集救助善款超过100万元。

“在救治早产新生儿宝宝的时候,家属的情绪安抚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吴凤敏说,很多年轻父母看到新生宝宝插管或者打针,心里会很内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导致新生宝宝受苦。于是,吴凤敏带领护士们进行叙事护理,开设免费供家属休息的“温暖港湾”,与家属交流中总是轻声细语地安抚,舒缓家属的焦虑,让家长时刻感受到温暖。在亲子病房的走廊里,墙上挂满了家长写给新生宝宝的信件,吴凤敏介绍,很多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家长不在新生宝宝身边,护士通过给新生宝宝读信的方式来传递亲情的温暖。

过去几年的疫情,医院暂停家属进病房照护,吴凤敏组织医护人员开展“袋鼠护理”,做宝宝的“临时妈妈”,还鼓励妈妈爱心写信,让护士在日常陪伴中朗读妈妈信件给宝宝听,让宝宝在治疗过程中仍能感受到妈妈爱的鼓励,把人文关怀落实到日常护理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有些新生儿在这里一住就是几个月,与我们相处的时间比家属还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我们真正的家人。”吴凤敏带着记者走向新生宝宝探视区,墙上挂着的一幅幅照片,记录着新生宝宝的点滴成长。其中,吴凤敏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身穿粉色公主裙,头顶带着公主小头纱的新生宝宝,“这是一位早产宝宝,拍照当天刚好满百日,想给宝宝一个仪式感,所以照着我女儿满百日的服装买了套一样的给她穿上。”

另外,为更好地服务早产儿家庭,推进科学教育知识的普及,提升护理团队出院宣教水平和提高家属对护理早产儿知识的掌握,吴凤敏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了多篇实用有趣科普文章及宣教视频、图片,组织义诊活动、开展科普大课堂。其中参与的2021年广东省“早产儿出院宣教演讲比赛”荣获一等奖;宣教视频作品入选首届岭南母婴健康科普大赛;2022年荣获广东省护理学会优秀护理科技工作者“护理科普达人”称号。

与此同时,吴凤敏还参与了专科建设,推进专科发展,协助专科申报并获批成为东莞市特殊专科培训基地,广东医科大学护理新生儿危重症特色班,作为基地带教秘书完成专科护士的带教任务,6年来共接收60名市内学员,培养了学生68名,多次荣获优秀带教老师称号。“传承是我们医院的美德,我的成长离不开医院这个大家庭,我也想把自己学到的、看到的分享给更多的人。”吴凤敏说。

▲吴凤敏正在查房

她在护理的道路上走得更快、学得更多

从事护理工作11年来,吴凤敏比大部分同龄人走得更快,学得更多,如今也成长为新生儿科副护士长。她秉承医院“温暖救护、简约诊疗”的理念,全身心投入到护理工作中。

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吴凤敏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危重患儿管理、重症护理超声、PICC穿刺与维护、亚低温治疗、早产儿发展性照护等集束化管理、基础及高级生命支持等技术,以及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她充分发挥专科护士效能,深化落实专科护理,修订专科护理常规、指引、操作流程和健康教育手册。善于指导各项护理工作,应用肺部超声指导肺部护理、应用超声技术在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以及新生儿导尿中的应用,能娴熟配合医生开展有创血流动力监测,对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和并发症有良好的预见能力,多次主持完成新生儿疑难、危重症的抢救工作,成功救治了多例危重症新生儿。2018年,荣获东莞市儿科静脉治疗安全输液护理技能竞赛一等奖,并代表东莞市参加省级竞赛荣获省级输液护理技能竞赛三等奖;荣获东莞市“强质量,重内涵—急救技能竞赛”静脉留置针技术一等奖并代表参加省级急救技能竞赛荣获二等奖。

▲图为荣誉证书墙

同时,吴凤敏积极参与新生儿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建设,善于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推进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主持3项QCC项目分获2018年广东省首届医院品管圈大赛二等奖、2019年广东省第二届医院品管圈大赛二等奖;荣获2021年、2018年东莞市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具推广应用活动三等奖、一等奖。

护理创新项目《构建新生儿高危儿一站式护理管理系列措施》荣获广东省护理管理创新二等奖,减少危重症患儿出院后随访的奔波,致力推广新生儿护理专科门诊的开设,实行一站式服务,为高危儿建立健康档案,开展营养咨询、生长发育评估等,为新生儿进行连续的全方面服务。护理创新项目《为早到的天使加满爱》,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从而改善早产儿生活质量和生存结局,该项目荣获2018年第四届医院全面优质服务管理擂台赛铜奖及最佳表现奖;2022年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优秀案例评选(第一季)中获“提名奖”。

此外,吴凤敏在临床上不断追求进步,开展新技术新业务8项,参编论著2部,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8项,1项获广东省护理学会第十届护理用具创新大赛入围奖、获2019年东莞市护理学会科研教育专项经费资助。

▲吴凤敏所获证书

从一名护士到副护士长,从新手上路到如今的全面担当,吴凤敏成长的背后,一方面是对护理这个职业的热爱与执着,一次又一次地不断学习进步和追求卓越;另一方面是来自医院给予的良好发展空间,搭建年轻人施展身手的舞台,让她伴随医院的发展而成长。“今天的成绩,不是我个人的功劳,背后集合了全院的力量。”吴凤敏心怀感激地说。

11年的护理工作让吴凤敏自己尝到了病人感谢时的甜,愧对家人时的酸,工作繁忙时的苦,被病人责难时的辣。然而,唯一不变的是,对护理工作的热爱,“护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我庆幸我选择了这一平凡而又值得我坚守的事业。”的确,护理工作很平凡,但吴凤敏却做到了不平庸,更是践行医院“温暖救护,简约诊疗”暖心优质医疗服务。医路漫漫,持之以恒方抵彼岸,在有限的生命里,她将无限的爱心燃烧,去温暖每一个新生的希望。

最美档案

吴凤敏,东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副护士长,主管护师,广东省护理学会新生儿发展性照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护士协会母婴营养护理分会委员兼秘书,广东省母婴医学与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医科大学临床技能及理论授课导师,东莞市特殊专科培训基地导师。

从事NICU临床工作11年,率先的团队在市内开展早产儿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开展“360赋爱早到天使成长项目”;带领科室人员践行叙事护理;积极推广母婴分离下母乳喂养、推进新生儿护理门诊的建设。

文字:记者 刘召 王丽娜 图片:记者 罗嘉怡 视频:记者 罗嘉怡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