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跨出校门走进医院,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1年。她用心用情将南丁格尔精神落实在每一个工作日,朝阳与繁星见证了她奔忙不息的身影。
她就是东莞市望牛墩医院内科主管护师黄惠玲, 在21年的护理职业生涯里,始终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用奉献浇灌生命,用敬业守护健康,用进取践行使命。
“既然选择,就要热爱”
2002年毕业后,黄惠玲回到东莞成为望牛墩医院的一名普通护士。刚开始,黄惠玲被分配到综合住院部。“那时,医院里的科室分得不像如今医院里那么的细化,护士的工作也没有像今天这样细化和规范。” 黄惠玲回忆说,整个住院部只有一个大的护理团队,什么工作都做,虽然工作就没有细化,但正是在这样的富有学习和挑战的地方,才能“锻炼”出全能的护士。
工作之初,黄惠玲和其他新入职的护士一样,虽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工作经验。为了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她一边自学相关专业知识,一边向前辈虚心学习请教。在不断的学习中,她很快就熟悉了工作,并承担起“顶梁柱”的作用。“科室的工作氛围十分的融洽,大家互相帮助,顶班是我的首选。” 黄惠玲说。
为了适应医疗市场的迅速发展,2010年,望牛墩医院发展分出内科住院、外科住院,黄惠玲按上级安排分配到综合外科,开启新的护理生涯。“医院虽然不大,但口碑被百姓传颂,受到群众的信任,手术量非常大。” 黄惠玲说,即使面对多个病人的等待,但凭多年护理经验,她总是把病人照顾得稳稳妥妥,20分钟可以做好“腹部探查”术前准备,安全送手术室。凭借着精湛的护理技术、高度的责任感和暖心的服务,黄惠玲赢得了患者的高度赞誉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这一年,她被评为东莞市先进护士。
2012年,随着望牛墩医院的快速发展,需要培训手术室护士,促进手术室专科护理水平的提升。这时,早已对普通护理工作熟悉的黄惠玲选择跳出“舒适圈”,主动申请到市人民医院进修手术室护理。
从市人民医院进修完毕回来后,黄惠玲将学到的东西根据各自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灵活应用于临床,当月就能独立完成各类手术配合,在手术值班同时兼职内科护理工作。四年后,手术室、内科住院部搬迁至新院,黄惠玲往返于两个重要的科室协助搬迁工作,但她口中从没说过“累”。
黄惠玲来到新院两年后,望牛墩医院又发展内科分区,她再次服从医院整体安排。从手术室护理工作转型内科护理,黄惠玲不怕累不怕苦,又开启新的开科之路。频繁的调动非但没有打击黄惠玲对护理工作的热情,反而每次的新鲜感和挑战性让她对每一项工作都充满了期待,每次都以朝气蓬勃的精神投入到新的护理工作中去。“既然选择,就要热爱。”黄惠玲说。
化身“病毒侦探”与时间赛跑
频繁的岗位变动让黄惠玲能更快熟悉和适应工作的变化。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根据全市统一安排,望牛墩医院成为东莞市新冠病毒定点救治医院。在大家对新冠病毒的了解还不是那么地深入,隔离病区初始环境仍欠佳,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黄惠玲主动请求负责阳性患者的救治护理工作。
为迎接第一批阳性患者的到来,黄惠玲组织人员加班加点为隔离区搞清洁、检查水电性能、消防、院感设施、领取物资等。在隔离区内,黄惠玲对每一位患者都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心理、居家隔离、手卫生、呼吸卫生、和咳嗽礼仪,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登记各类信息。当时,其间病区收治了一个不满一周岁的幼儿,家属只有父亲,在照顾幼儿的工作上,例如喂奶、换尿片等,父亲经验尚有所欠缺,黄惠玲不畏密切接触者阳性患者分泌物的风险,手把手地教导幼儿父亲各种照顾幼儿的具体事项,让冰冷的隔离病区吹起了丝丝暖人心脾的春风。
后来,为了有效应对本土疫情,市疾控中心组建流调队伍并向望牛墩医院召集人员,黄惠玲又是第一个向医院领导报名加入。上班她坚守在内科的护理工作,下班和休息时间就参加流调培训和学习防护措施。从此,她的车尾箱里多了一个背包,里面装着几套衣服和一些简单的洗漱用品。有人问她为什么放个背包在车里,她总是说“时刻准备着”。有一天,黄惠玲刚上完班拿起饭碗准备吃饭时,突然接到流调电话就立马放下饭碗匆忙离开参加流调工作。
2022年大朗本土疫情发生后,在接到通知电话的那一刻时,黄惠玲坚定的说:“上一线,战必胜”。她穿上印有“中国卫生”的红色马甲,背上早已准备好的背包,毅然走向最危险的地方。
“流调工作就是与病毒的传播速度赛跑,要做到快、准、稳。”为了与病毒赛跑,黄惠玲穿着防护服一层楼一间房地去做核酸采样寻找阳性患者,为了确保环境采样准确性,她到下水道对污水进行采样,到了晚上又拿着手电筒穿梭在黑夜的大街小巷寻找密接人员,一天下来可能只吃上一顿饭甚至都忘记了自己有没有吃饭。
虽然流调工作很辛苦,但黄惠玲从未主动提出退出战场,她的身影不继穿梭在大朗、虎门、常平、中堂、高埗、凤岗、东城出现疫情的各镇街的最前线,以“舍小家,护大家”的精神与病毒作斗争。
本土疫情流调工作结束回到医院后,黄惠玲又申请隔离病区轮换,直到东莞再一次出现本土疫情,刚出隔离病区3天就接到市疾控电话,请她作为流调队队长参加疫情流调工作。但黄惠玲深知任务沉重、压力巨大,但不能有一丝懈怠,深入“阳窝”排查密接,满东莞转。“东莞各镇街酒店我都能作为一名试睡员作出评价。”黄惠玲笑着说。
在无私奉献中折射温暖
无论是医院护理岗位的变换,还是参与疫情救治和流调工作,在一次次的岗位调动中,黄惠玲也深知护理工作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地学习进步,才能提高自己,才能为患者、科室、医院、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实现属于自己的价值。
于是,黄惠玲在工作期间自行进修了手术室护理、伤口造口专科护理、深静脉导管维护等专业护理知识,并多次代表望牛墩医院参加市护理学会举办的比赛,还取得了各类上岗证书。正是她的好学爱学和创新思维,也为医院和自己的工作中解决了不少难题。
在亲人眼里,也许她不是合格的女儿,不是合格的儿媳,不是合格的妻子,不是合格的母亲。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却是一名合格的护士,是一名逆向前行、不畏生死的时代英雄。工作21年来,黄惠玲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用心照顾好每一位患者,把温暖播种患者心田。
“女子本为弱,生母则刚。”这句话完美写出了黄惠玲的坚强。在儿子眼里,黄惠玲是超人,但是黄惠玲也是最脆弱的人。在参与流调期间,黄惠玲从小体弱多病的儿子出现低烧和喉咙痛的情况,但是身负重任的她没有向领导申请提前回去,而是通过简单的电话请医院的同事帮忙带孩子去看病,随后继续投入到流调工作中,直到晚上工作结束后才打电话了解孩子的病情。
因为疫情导致的停课,令很多妈妈操碎了心。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因为工作缘故,黄惠玲不能在家里陪孩子上课、玩乐,只能在忙碌之余通过电话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作为护士,我的温柔、爱心,不仅是属于家人,还属于患者。”黄惠玲说,自己或许是患者眼中的好护士,但在生活中却不一定能称得上是一位好母亲,“对于家庭和孩子,心底里总留有一份亏欠。”
南丁格尔说过:“护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护理人员却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这是黄惠玲一直默默守着的信念。21年的护理工作,使让黄惠玲品尝到了病人感谢时的甜、愧对家人时的酸、工作繁忙时的苦、被病人责怪时的屈。然而,唯一不变的是她对护理工作的热爱,想要为患者服务的精神。正是这种坚韧的性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成就了黄惠玲美丽的人生,她用饱满的爱,滋润无数患者的心田。
【最美档案】
黄惠玲,东莞市望牛墩医院内科护士,主管护师,东莞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二十年,2019年参加东莞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培训,曾赴市人民医院进修手术室护理,考取深静脉维护证书,参加市内护理学会各大比赛。
擅长深静脉维护,慢性伤口处理,如:特大压力性创面、下肢血管创面、创面负压治疗等,丰富的经验启发我利用处理伤口知识去处理深静脉并发症、专业的技术、娴熟的手法可满足患者伤口治疗、护理、体位管理的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近年来,先后获得“东莞市先进护士””2020年东莞市护理岗位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暨个人防护技能竞赛三等奖““东莞市卫校优秀带教老师”“河源卫校优秀带教老师”“望牛墩镇十佳最美女性”“望牛墩医院先进护士”“望牛墩医院先进个人”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