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横沥人而言,一道酥脆甘香的松子鱼,不仅寓意有着好彩头的“年年有余”,更是珍藏在记忆中的味道。
松子鱼因鱼肉状如松果而得名,口感酥脆甘香,酸甜可口,轻轻夹一块,酱汁和嫩滑的鱼肉缠绵在一起,酸味和鲜味碰撞,味蕾瞬间被打开。


在一众广府名菜中,却有一道淡水鱼肴,不但运用油炸之法,且在上桌前还得淋上色泽亮丽、酸甜浓郁的“五柳”糖醋芡汁,它便是广东传统名菜“松子鱼”。松子鱼因鱼肉状如松果而得名,吃起来酥脆甘香,微酸微甜。
上世纪80年代,每逢婚宴必有一道酸甜香口、酥脆十足的松子鱼。而在除夕的年夜饭,横沥人的餐桌上都少不了松子鱼,以表达年年有鱼(余)的寄托,寓意着年年有余、富贵有余、吉庆有余。
“草鱼除了容易分离鱼肉和鱼骨之外,本身营养也非常丰富。”横沥半仙山村的朱师傅说道。在朱师傅的印象中,每逢过年时节,松子鱼成为饭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出锅时糖醋的香味、鱼的鲜味,让人口水直流,咬上一口,鱼肉酥软,酸甜可口,一家老小都喜欢吃。

而如今在朱师傅的餐馆里,凭借一道松子鱼,同样让前来品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炸得金黄,口感外脆里嫩口味酸酸甜甜,我们这次带上孩子吃,外面的松子鱼很少有这个赞的,肉质也很鲜美,加上特制的酱汁,吃过的朋友都说好。”市民周女士说。

松子鱼的特点是外形美观,高雅大方,酥脆甘香,微酸微甜,醒胃可口。而烹制松子桂花鱼这道菜肴须七分刀工三分热炒,松子鱼从起鱼肉到下油镬,重点体现的是刀工和火候。
需先下斜刀再用直刀将草鱼去骨,在鱼脊肉上刻花纹,要以半斜角约45度切入,每下一刀,相距约8毫米,不能把鱼肉弄破。这样做出来的鱼肉会呈整齐漂亮的松果状。

其次是上浆上粉、油炸。前期的油温不能太高,当油温达到5成左右时,两手慢慢将鱼放入油锅,然后把油温升高进行复炸,有经验的师傅会用铲敲一敲鱼身,当发现鱼身变硬时即表明已差不多。
最后将糖醋汁淋在炸好的鱼身上,一道松子鱼便大功告成了。糖醋汁是粤式传统酱汁之一,旧时的粤菜师傅对用词十分考究,之所以将“糖”放在“醋”的前面,就是因为要突出其主味——甜,故松子鱼给食客的第一味觉感受应该是甜,而非酸。在传统糖醋汁中加入番茄汁,能令整体酸味更有层次,而喼汁的加入则令传统糖醋汁具有蜜味,使整个汁酱更为丰富。糖醋与鱼的搭配相得益彰,鱼的腥味在糖醋汁中能很好地解除,使其鲜味得到提升。

硕果香酥灿灿然,松针两簇诱鱼鲜。一条松子鱼百般味,传承着几代人的味蕾记忆,也体现出横沥人对“本真”味道的追求,对品质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