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阿凡达·水之道》在内地上映24天,全国总票房破13亿元,打破纪录31项,获得电影奖提名5项。而说起“阿凡达”与东莞的渊源,你会发现,话题还真不少。
其中,两部《阿凡达》在东莞的上映时间节点颇为玄妙,对影视发展、对文化建设,乃至社会经济发展,似乎都有“承上启下”的拐点式的况味。穿越两部《阿凡达》,能让人们看见东莞城市文化建设的方兴未艾,看见东莞潮流文化的美丽风景。回顾这12年,仅从东莞影视业硬件设备、放映技术、作品创作、周边产业、消费特点等,便能让人管中窥豹,发现东莞更具都市气质、城市文化更鲜活多彩。

电影“硬”实力一直在前列
一个现代文明城市需要文化来支撑,而电影是文化和文明的标的之一。影视是艺术的思想表达,也需要新兴技术支持,它囊括了音乐、艺术、摄影、文学、科技等众多门类,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和集大成者。如今,影视产业更是当代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文化业态,是东莞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助力。
因此,有时候我们可以从一个系列电影的时空穿越,见证光影的魅力。以“阿凡达”为例,远可追溯到2010年,当时《阿凡达》在国内上映,引发影业现象级效应。那一年,东莞完成十年“文化新城”建设,人们对娱乐休闲等精神文化需求极大。大量资本进入东莞影视市场,院线、影院全市布局基本完成,放映设备和观影条件走在全国前列,东莞已成中国票仓之一。东莞因“亚洲第一巨幕”落地东莞华南MALL,首次放映的便是《阿凡达》,引发各地影迷蜂拥来莞观影,盛况非凡,成为全国热门话题。
近的则是2022年《阿凡达·水之道》在国内新冠疫情防控逐步放开后“回归”,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其中东莞预售票房全国前十,勾起浓浓的回忆。尤其是2022年12月14日,《阿凡达·水之道》在东莞华南MALL超前点映,吸引了不少影迷重回东莞怀旧“阿凡达”的热门话题。他们故地重游,在体验“亚洲第一幕”的炫酷,也感慨青春岁月的燃情,更是发现这座城市的时尚。这一年,东莞经历了十年的“文化名城”建设,三年的“品质文化之都”建设后,正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城市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城市品质得到极大提高,东莞更具都市潮流气质。
东莞万达影院城区总经理温柱豪2009年就在东莞万达影院工作,对2010年《阿凡达》上映的盛况记忆尤深:来自全国各地的影迷专门打“飞的”来莞观影,引发全国关注。

“2010年的《阿凡达》在东莞产生的反响,是东莞‘文化新城’建设成果的一个反映,2010年东莞开启了十年‘文化名城’建设,东莞城市文化建设、影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如今《阿凡达·水之道》又在另一个‘承上启下’的时间点上映,相信接下来东莞的‘文化强市’建设再次开启东莞城市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据悉,2010年国家发布的《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第一次将电影产业提升至战略高度,201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对电影产业保持高增长态势的有力支撑。2010年以来,东莞从建设“文化名城”到“品质文化之都”,再到建设“文化强市”,不断厚植东莞文脉、培育城市文化品格,彰显了城市文化建设成就。就东莞影业基础设施、硬件设备、放映技术等“硬”实力而言,东莞布局迅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为东莞票房增长、市民休闲娱乐生活提升奠定的重要基础。
从数量上看,因为东莞较早引进资本,布局影视市场,影院数量和屏幕数十多年来一直领先于全国地级市。据东莞影视行业协会发布的《东莞影视发展报告(2021)》,到2020年止,全市共有电影放映单位149家,院线22条、银幕994块、座位134879个。与2017年相比,三年时间银幕和座位数均增长了40%。
此外,从布局上看,东莞影院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实现了两公里影视生活圈,四大主城区以及虎门、长安、厚街、塘厦等镇街中心影院的布点密集,半径内越来越多地出现重叠。从影院内部硬件看,东莞拥有国内最齐全的电影特效厅的城市,激光IMAXGT、IMAX、CINITY、杜比影院、中国巨幕等十分齐整,无论是在电影设备还是放映技术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亚洲第一幕”更是完成了从胶片到数字再到激光的革新三部曲,在画面亮度、色彩、清晰度、还有音效都是旗舰级别的放映配置。
来自顺德的电影导演阮健恒,借着《阿凡达:水之道》在东莞万达点映回东莞看看。在回忆12年前《阿凡达》在东莞上映的盛景同时,他感慨东莞的时尚、新潮。“以前也在东莞待过,十多年过去了,东莞的都市品质越发明显,更加时尚了,更加有活力了。”

类型消费偏爱“炫酷潮”
据悉,东莞举办《阿凡达:水之道》“亚洲IMAX激光第一幕”首映活动,旨在通过时尚、潮流特别是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在新媒体平台推介东莞,同时助力文化消费市场回暖。今年以来,东莞已有多场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出圈”,如全城火热举办的“潮流东莞·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坪石先生”、挖出来的“汉东大国”、大唐宝藏、华彩宫瓷等重量级网红展览,刷屏朋友圈的东莞“美术馆之夜”,用“文化+旅游+科技”方式重现莞邑文化的可园中秋园林实景秀等,都让人感慨东莞城市文化建设的质变,东莞城市文化的新潮、时尚。接下来,东莞将继续策划推出“潮流东莞”系列品质文化活动,营造新潮休闲风尚,打造文旅消费亮点,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其实,不管是从上文首映活动,还是从今年东莞频频出圈的文化活动设计,其重点关注对象均为年轻人。因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东莞40多年的发展巨变过程中,城市人口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吸引了五湖四海的青壮年来莞工作生活,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这种变化,让年轻、时尚的“潮”文化需求日益增加,追求新潮的文化意识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的主流。年轻群体构成了城市的人文活力和城市发展趋势,也促成了消费升级。
从东莞影视消费量看,疫情前东莞电影票房年年高升。如2016年的5.98亿,2017年7.54亿,2018年8.09亿,2019年8.42亿,均是全国增速的2倍多,基本保持在全国城市前15名内,占广东省10%,在广东省排名第三,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被业界称为“票房大仓”。

从消费影片类型上看,因为年轻人口多,东莞的影院数量多、布局合理,电影设备、放映技术先进,票价亲民,“炫酷潮”的大片成为东莞影迷的大爱。这类视觉效果突出、更适合通过影院大屏观看的动作片、科幻片、警匪片以及港产影片,在东莞所得的票房往往非常可观。以2019年为例,《流浪地球》全国总票房46.85亿,东莞拿下了5263万,《中国机长》全国总票房29.10亿,东莞拿下了4064万。
就消费方式看,年轻人更喜欢多样化选择,其中网络购票成为主要消费方式,经常用手机参与购票、抢票和互动。为此,东莞所有影院多实现多种营销方式,如推行会员卡,根据各种档期举办各种优惠活动等。同时也催生了不来电、猫眼粉丝团东莞站等影迷团体以及电影莞、同场加映等新媒体的产生,每次新片上映前都会组织影迷免费提前观影、看点映、写影评等,或举办影视分享会、与来莞路演明星互动等,颇为热闹。博纳、光线、中影等片方、院线或影院,对东莞市场非常重视,每年都会尽量争取、安排大牌明星来莞活动。
《阿凡达:水之道》“亚洲IMAX激光第一幕”首映现场,身穿喜庆卫衣、来自南城的范先生拖家带口前来观影。“2010年,我不顾重感冒,带着女朋友来万达看这部片子,今天特意让孩子请假一起过来,见证爸爸妈妈的爱情,见证我们在东莞幸福的生活。”范先生说,东莞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也是一座热爱电影的城市,十多年过去了,他们夫妻从青年到不惑之年,从未婚到为人父母,见证了东莞的快速发展,看到了东莞的青春、活力、安全与舒适。

影视衍生品东莞特能造
时下,人们常常谈论“IP”,它可以是一个人物形象、一个人、一个品牌,甚至万物皆可IP。影视衍生品是对影视角色人物、场景、道具、标识等所开发的产品,包括玩具、服装、饰品、音像、图书、日用品等。年轻人钟情IP、愿意为“情感消费”买单,其中众多影视IP通过内容构建与消费者的情感链接,线下的衍生品市场广受年轻人欢迎。比如一件普通的T恤、一个帆布包,因为印上了年轻人喜欢的IP形象,便被赋予了更多文化内涵。因此,针对有收藏爱好、喜欢手办的年轻消费群体,影视剧制作方授权品牌方,与潮玩品牌合作,授权开发系列衍生品,以文化元素为主题开发的潮玩,丰富了原产品的表现形式,增添了文化内容。
优秀衍生品的开发具有持续性效应,是对影视项目的多次开发利用,需要制造实力、创意能力、美术设计、文化内涵、制作工艺等。东莞不仅年轻消费群体多,东莞还有雄厚的制造业实力。其产业体系齐全,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东莞依托制造业优势,影视作品的道具开发、衍生玩具、图书、服装、日用品、食品等的生产都能够快速地切入影视产业链中并形成成本与运输优势。为此,东莞成为众多国际国内影片周边产品的生产商,玩具制造品质居于行业前列。

东莞制造的影视衍生品体现最突出的在动漫人物和好莱坞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形象,产业动辄上亿。以东莞市虹虹动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斗龙战士》这个IP为例,该系列动画片,在全国已经播到第五季,受众超过3亿。2016年上映大电影《斗龙战士之星印罗盘》,并同步发行斗龙战士多个系列的全新衍生玩具,包括斗龙手环、铠甲兽龙系列、十二星龙系列等。该IP每年的产值超过1亿。
与虹虹动漫一样,影视衍生品也是企石镇天山工作室的主要营收来源。该公司自从2001年与著名电影特效公司维塔工作室合作以来,《终结者》《阿凡达》《金刚》《魔戒》《蝙蝠侠》《蜘蛛侠》等众多好莱坞大片中的各类角色道具,甚至一些经典卡通人物,比如说海贼王、圣斗士、龙珠等,无一不由其制作生产。
该公司在取得电影制作方的授权后,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好莱坞电影道具衍生品,从刀枪剑棍到各种电影人物造型,都能找到相应的模型产品。这些衍生品的生产数量巨大,有时一件产品就制作了数万甚至数十万件,营收非常巨大,也是保证该公司经济收益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年来该公司更是侧重于在道具衍生品方面,进行细化与深入开发,不断开拓国内市场。该公司依托于东莞这座制造业名城,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东莞影视产业的发展。
此外,东莞企业越来越从产品制造注重品牌创造,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潮玩IP企业,全国90%以上的潮玩都来自东莞,东莞完成了从玩具之都到潮玩之都的转型升级。而坐拥854个IP、一年生产一亿只玩偶的美国著名的流行文化创意玩具制造商Funko公司也在东莞设立了生产线,类似的还有Hottoys等大型玩具公司。影视灯光和配套器材的生产,东莞类行星照明科技公司、汇莞文化科技公司,图立方影视器材公司等公司产品已经在全国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

影视创作“新”实力在增强
因为起步比较晚、电影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创作人才较缺乏等客观原因,在整个影视产业链中,东莞在影视作品生产上比较弱,缺乏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卖座的作品。但作为东莞文艺的一个重要的、富有魅力的、时尚前沿的门类,依旧有一大批本土影视人在坚持着影视梦,尤其穆肃、林建勋、赖学怡等一批年轻电影人,以年轻人的视角,用镜头编织东莞都市故事。
尤其是从2016年开始,东莞本土影视力量逐步得到增强。首先表现在本土青年影视人才的增加。目前东莞市涉及影视制作行业的企业超过130家,其中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企业43家。影视从业人员约3000多人,其中国家级影视协会会员约70人,省级影视协会会员约1300人。这其中以年轻人为主力军。
同时,东莞市还拥有东莞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科技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等大专院校共计十余所,开设有表演、设计、影视制作等多门影视艺术类专业,多年积累培养了一批从事戏剧影视表演、教育培训及研究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本土专业人才,为东莞市影视行业的演员、制片、编剧、后期制作等提供了人才储备。
从影视作品的数量和结构上看,东莞不仅出品数量多,而且品种丰富,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影视企业开始制作院线大电影在票房和获奖上已经崭露头角。目前,东莞本土影视企业出产作品囊括了院线电影、网络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漫、广告、MV等多种门类,基本实现了影视门类全覆盖。更可喜的是,东莞本土影视作品的各个门类均有不俗的产品输出,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据东莞市电影行业协会的统计,东莞年产电影、电视剧、动画片50余部,约200集;网络电影年产约35部。其中在央视或省级卫视播出的电视剧和动画片每年约100集,院线电影上映的约10部,中央6台播出的电影约5部。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刺激下,东莞本土影视企业开始实行“走出去,请进来”两步走,加强对外交流;再加上东莞地貌丰富、文化多元,消费成本不高等原因,让东莞是影视公司拍摄、取景的首选城市之一,并衍生了不少拍摄基地。其中越来越多“大片”出现东莞画面。比如近年来热播的《美人鱼》中邓超饰演的刘轩前往派出所报案的场景已经成为经典场面,就取景于东莞松山湖创新科技园1号楼内。《遇见你真好》《热带往事》等取景于富有岁月痕迹的莞城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遇见你真好》中穿着校服的主演们在振华路骑车穿行的那一幕还让人印象深刻。《“大”人物》则更多,有东莞细村市场、石龙汇星广场、文华酒店、万江大莲塘市场、台心医院、尼罗河酒店、万江派出所、莞城影剧院等富有烟火气息的场景,其中赵公子喊出“今晚全场的消费都由赵公子买单”的那场戏,便是在人尽皆知的南城石竹路H CLUB酒吧摄制的。
人是文化的主体,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携带者和传播者。东莞在其经济高速发展的历程中,其人口年龄长期保持在全国最年轻的城市行列,东莞城市文化的重要色调——青春元素。通过两部《阿凡达》,回顾城市文化建设,尤其东莞影视产业发展12年从东莞影市建设、消费特点、衍生品制造、创作群体等,都体现了年轻人的主力军力量,反映出了青春活力和潮流特色。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田根胜认为,要从未来城市文化的青年性、时尚性、前沿性考量,加强青年创意人才的吸纳、输入与储备。“这也是城市品牌塑造的新途径与城市的国际化竞争的必由之路,更是建设文化城市、青春城市、未来城市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