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6日9时许,东风着陆场,日光和煦,微风拂来,撩动着在场人们的衣角。随着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依次出舱,笑着向人们挥手致意,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情此景,让我心潮澎湃,思绪绵绵。时间仿佛倒流,我又飘回到九年前那个温暖的冬天……
▲小学的我
那是2013年12月9日,午后的阳光温暖舒服,微云缥缈摇曳。我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庄重地站在校门前的小广场上,双眼紧紧盯着校门口,激动与期盼满溢心头。随着校门徐徐推开,一辆中巴车缓缓驶入校园,停在小广场上。一位身着绿色正装和三位穿着蓝色航天便服的叔叔阿姨们走下来,他们正是我们国家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这让一直对航天充满兴趣的我无比兴奋,因为这可是与四位真正上过太空的宇航员近距离交流的机会,难能可贵!
在无数人欢呼与掌声的环绕下,四位航天员来到礼堂,与我们互动交流。他们分享了自己在太空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大家的积极性都非常高,纷纷向航天员们提出了自己对于太空的疑问,而他们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答疑解惑。
当时,我和无数小朋友一样坐在台下,仰望着台上四位航天英雄,认真聆听着他们的每一言每一语。他们是那么的亲切温柔,在每个向往蓝天的小朋友心中播撒下梦想的种子,并化作最甘美的雨露与最和煦的阳光,细心照料着每一片心田。那天的事情,如今还是那么真切,仿佛又身临其境,和他们再次度过了那段受益匪浅的时光。
毛主席曾有诗词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换。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四位航天员的到来,让我认识到了航天精神中务实、奉献、协作、探索、创新等内涵的意义和力量。而这些宝贵的品质,也悄无声息地烙印在我的心海里。
为这一份对蓝天的向往与追求,小学的我便已阅读了很多有关航空航天、宇宙的启蒙书籍,参加过珠海航展。我会想象自己有朝一日成为宇航员或者飞行员,在茫茫天际绘制自己的蓝图;我会和同学讨论有关行星、星系等其中的知识,将思维扩散至浩瀚的宇宙中;我也会研究各种飞机模型的构造,并享受着操纵飞机、征服心中蓝天所带来的快乐……
痛并快乐着的中学时光很快接管了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活。每当我心存畏难情绪时,四位航天员的故事便会提醒我,唯有坚持,才能飞向抬头仰望的那一片蓝天;每当我遇到瓶颈时,航天精神内核中的探索创新让我拥有披荆斩棘的动力,鼓励我学会换个思维想问题、找方法;每当自我浮躁激进时,心中便会想起他们的教导:“正是因为所有航天人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在一遍遍的尝试和确认下,才保证了每一次航天任务的成功!”
▲大学的我
我的内心逐渐平静下来,踏实做好每一步。问题迎刃而解,随之而来的是成长的喜悦。2020年高考结束,我很高兴自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距离自己的飞天梦又近了一步。我努力争取报考飞行院校,却最终因为近视问题只得作罢。
这一次与飞天梦想擦肩而过,距离天空仅一步之遥,或许是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遗憾时刻。不过,虽然未能成为真正的飞行员一飞冲天,但我们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我们要做的,便是成为自己的“飞行员”,在心中理想的天际遨游。
带着遗憾与不甘,我重新收拾心情,来到了东部沿海的一所大学。在这里,我参观了学校的航空航天学院,这里有很多航天器的模型,我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朋友,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最重要是,这里的航空航天工作者用行动告诉我什么是“行远之道”。
▲大学的我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揽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一个个饱含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任务,彰显了中华民族对无垠宇宙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
千年的神话终于在今天从梦想照进现实。这也在昭示我们:每个人的故事不同,但无不在诠释一句话——“有梦想的人,谁都了不起!”
追求梦想,总能让一颗心发亮。正如航天员王亚平所言:“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自己的浩瀚星空。”
讲述人:倪申越 ,上海交通大学大二学生,东莞市长安镇第一小学2014届校友
策划:长安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东莞日报社新行业发展中心、i东莞运营中心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