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航天员邂逅⑤|我以红领巾的名义,向航天英雄致敬
i东莞 2022-04-22 21:24:17

4月16日上午,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因为疫情,线上学习的我正在和同学们围在一起观看新闻实时直播。

当“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成功出舱时,她亲切而熟悉的笑容伴着欢迎英雄们平安返航的掌声,一下把我的回忆拉回到了八年前那个令我终生难忘的一天……

▲大学的我

那是2013年12月9日,我还是东莞市长安镇第一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那天下午,杨利伟、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四名航天员来到我的母校,给我们分享航空航天的知识。

当老师告诉我们航天英雄将要来到我们学校时,“轰”的一下,全班沸腾了!“真的吗?真的吗?”大家似乎还不太确信,直到老师再一次向我们确认。

我太开心了,简直快要蹦起来了!因为半年前我们观看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王亚平阿姨在太空中展示了液体的张力实验。她拿着注射器将水慢慢挤出,出乎意料的是,水并没有落在地上,而是形成了一个水球漂浮在太空中。

这个神奇的现象让年幼的我难以置信,一连串的疑问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原来太空是这么神奇!”“这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太空环境与地球有什么区别?”……

我一直以为航天员与我们是那么的遥远,就像浩瀚的宇宙不可触及。就要与他们见面了,我必须以最好的状态出现在他们面前。

小时候的我,比较顽皮、贪玩,常常把鲜艳的红领巾弄脏。为了与航天员们的美好邂逅,那个周末,我特地把脏兮兮的红领巾洗干净,一遍又一遍,直到它完全露出鲜艳的本色。然后,我用妈妈熨衣服的熨斗,把褶皱的红领巾熨得平平整整。我要以红领巾的名义,向航天英雄致敬。

▲小学的我

熬过“漫长”的周末,那一天终于到来。那年12月9日,星期一下午,我和同学们早早地坐在学校体育馆,满怀期待地等着航天员们的到来。

忽然,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从校门口传来,如同石子丢进水中激起的涟漪,我们也开始拼命地鼓掌。不一会,杨利伟、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英姿飒爽地走进来了。正是在那一刻,他们亲切的笑容和他们英雄的故事一起,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

在互动环节,现场再次沸腾。一双双小手举得高高的,我多渴望话筒能传到我手里,我多想问问脑海中的“十万个为什么”。虽然机会终究没有落在我身上,但同学们的各种问题和宇航员们的回答仍让我记忆犹深。

“太空中能看见长城吗?”“吃东西会直接掉进肚子里吗?”“航天员在太空中怎么洗澡、睡觉?”一个个如今看起来极为幼稚的问题,却得到了航天员们热情的解答,还鼓励我们要善于思考、大胆探索、坚持不懈……就在那一刻,航天员们推开了我求知的兴趣大门,在我幼小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向着星辰大海的“梦想种子”。

浅浅的时光飞逝,在时间的流里,悄然成长的我,也逐渐认识到受自身条件所限也许永远不能成为航天员,但并不能改变航天精神对我的影响。

“善于思考、大胆探索、坚持不懈……”航天员们的鼓励时常萦绕耳边。渐渐地,对事物保持好奇,努力探索科学物象背后原理,已然成为了我学习生活的一种习惯。

正是这种良好的习惯,让我时刻保持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动力。依然记得高中参加学校水火箭比赛时,总会遇到关于水火箭发射的各种问题,在和组员解决问题急躁时,脑海中总会浮现起那年的那条平整的红领巾和四位温柔高大的航天员,心中的疑问便烟消云散。

我很幸运,也很开心,2021年高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填报什么志愿,却困扰了我好几天。即使父母希望我去读法律,而我最终还是选择感兴趣的理工科,报考了航天科研氛围浓厚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我希望通过不断提升科学思维,增强对未知世界认知,也希望通过严密推理和大胆探索获得更丰富、更高深的知识。

现在想来,那天与航天员们的邂逅,对我人生的最大影响,是在我的心中种下了“科学”和“探索”的种子,正在开花结果。如今,作为已经新时代大学生,正处于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年纪,未来如何?交给时间!我愿青春策马,致知于行,成为未来新故事里的一员,创造不辜负的人生!

讲述人:林靖杰,哈尔滨工业大学大一学生,东莞市长安镇第一小学2015届校友

策划:长安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东莞日报社新行业发展中心、i东莞运营中心

往期回顾>>>

我与航天员的邂逅①|亚平姐姐在我的耳边轻声说:“别怕”

我与航天员的邂逅②|“天宫课堂”指引我立志当一名教师

我与航天员的邂逅③|我看见发着光芒的“星星”

我与航天员的邂逅④|我要像她一样把知识和梦想播撒到更多人心中

文字:刘召 整理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