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浸润杏坛,博雅名师竞展风采。11月19日至20日,东莞外国语学校先后举办高中部、初中部“博雅名师”教学开放日活动。本次活动以“正确育人观・莞外表达”为核心主题,初高中部共展示50节精品推荐课(含主题班会课、微讲座)。
本次教学开放日活动汇聚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科带头人及教学能手等一众优秀教育者,吸引市内外教育同行齐聚莞外,课堂现场座无虚席,共同见证学校在课程改革与育人实践中的创新成果。

全学科精品课亮相:
跨学科融合与素养落地共显特色,诠释“全面发展”育人观
本次开放日活动是东莞外国语学校深化“正确育人观”实践的一次集中展示,课程覆盖全学科、兼顾特色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导向,打破学科壁垒与单一知识传授模式。
初中部聚焦跨学科融合,打造多堂创新课例。吴慧玲、罗彩珍老师联手呈现的语文与综合实践融合课《白鸽入文,飞鸟入心》,以“阅读—探究—表达”闭环引导学生从文本研读走向校园观鸟实践,既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又培育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价值观。
李杨威、聂祥老师联袂授课的物理与地理跨界课《借束水之力,解悬河之困》,从地理视角剖析“地上河”成因,再以物理原理推演“束水攻沙”方案,让学生在跨学科探究中掌握系统思维,理解科学与现实问题的关联。
张燕、陈智泉老师携手呈现了《舌尖上的物理——汽化和液化》大单元项目式教学课程。课堂教学以“蒸包子”作为项目贯穿始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构建了知识体系,体会到了物理学科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黄昕老师以篮球人盯人战术为载体,循序渐进精进技术,锤炼意志品质,强化团队协作与责任担当,在学练赛一体化中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高中部则立足新课标,推出兼具知识深度与情感温度的课程。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柴慧老师,以《蒙娜丽莎》为范例,通过哲思启智与结构化鉴赏,引导学生从感性认知走向理性审美,在艺术探究中培养独立判断力与人文情怀,实现审美素养与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
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杨山坡老师的示范课《边疆脉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千年成长记》,以“拓边、守边、治边、融边”为主线梳理千年边疆治理史,让学生在历史脉络中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多元一体”格局,厚植家国情怀。
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黎长学老师的示范课《土家交响——打溜子》亮点十足:无旋律却有故事张力,无歌词仍具生动表达。他通过“玩中学、做中悟”唤醒民族音乐活力,带动学生成为参与者、传承者,为民间器乐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优质范式。
此外,主题班会、外教口语、美术鉴赏、管乐排练等特色课程同步开放,既关注学科能力提升,又重视兴趣培养与文化浸润,全面呼应“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名师天团领衔授课:
正高级、特级教师诠释“育人标杆”,传递“素养为先”育人观
授课教师团队的“高规格”,成为本次开放日的亮眼名片。活动汇聚了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科带头人等教育骨干,他们以“素养为先”为核心,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价值引领深度融合,打造高质量课堂。
初中化学正高级教师张华的《“化”说燃烧背后的那些事》,以“掌中火”实验、燃气罐灭火科普等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掌握燃烧原理的同时,树立消防安全意识与绿色环保理念。
初中数学正高级教师汪丽丽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带》,通过动手操作、猜想验证,让抽象的拓扑学概念变得可触摸,培养学生数学探究与创新思维。
初中数学正高级教师孙树德的数学复习课《全等三角形》,摒弃传统“刷题讲题”模式,以一道典型题为主线,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知识迁移”的设计,引导学生从“会解题”走向“会思考”,培养逻辑推理与知识系统化能力。
高中数学特级教师张艳华老师的《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二)》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动态展示图形变化,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几何直观与代数运算紧密结合,加深了学生对解析几何本质的理解。
众多市、校级学科带头人与教学能手也紧跟前沿,将项目式学习、数字化教学等融入课堂,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素养为先”育人观的生动载体。
专家点评+微讲座:
思想碰撞赋能教育未来,深化“价值引领”育人观
课堂之外,专家点评与微讲座环节为活动注入深度思考,不仅剖析课堂亮点,更进一步深化“正确育人观”的内涵,明确“价值引领”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培计划”首席专家钱扬义评价莞外的化学课“将理论复习、实践探究、文化浸润与价值引领深度融合”,肯定其“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设计。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毛经文的微讲座《为不确定的未来培养善于“提问的人”》,提出AI时代历史教学需以“问题驱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同时注重“以史为鉴”的价值引领。

东莞市各学科教研员与省内外教育专家围绕课堂教学展开专业点评与微讲座。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孙健在点评中指出,刘璐老师的诗歌教学从读写结合入手,引导学生从阅读走向创作,在写作与修改的过程中,深化对意象与情感关系的理解,为高一学生的诗歌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付娟老师则创新采用联读模式,将两篇小说有机结合,突破单篇教学的局限,引导学生从“个体命运”与“群体关系”的宏观视角重新审视革命经典,构建了富有张力的课堂讨论氛围。两位教师的教学实践充分践行了新课标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有效落实了学科育人目标。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张小燕老师高度肯定了两位授课教师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与系统的教育理论素养,尤其赞赏了课堂“以英语为载体,融语言实践、文化浸润与价值引领于一体”的精心设计。这两节英语课生动诠释了对英语课堂教学的积极探索——以“凸显外语特色、落实育人根本”为目标,使英语课堂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场,更成为思维能力的训练场与文化自信的培育场。

专家的讲座与点评为在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前沿的思想碰撞,进一步明确了“正确育人观”的核心要义——以价值引领为魂,以素养培养为基,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活动现场,市内外教育同行纷纷表示,莞外开放日不仅是高水平课堂的集中展示,更传递出“全面发展、素养为先、价值引领”的育人理念。东莞外国语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博雅”教育路径,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独特的“莞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