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一场思维交锋与文明展示的盛会——2025东莞生活垃圾分类演讲比赛复赛,在茶山镇第三小学圆满落幕。围绕“垃圾分类新时尚 全域文明齐参与”主题,少儿组61名、成人组29名选手声情并茂地讲述垃圾分类新时尚,助力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最终,30名选手(少儿组、成人组各15名)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决赛(名单见文末)。
少儿组:童言稚语诠释大道理
现场,少儿组的选手们不仅结合身边的所闻所感畅谈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更借助迷你垃圾桶、矿泉水瓶、DIY服装等道具进行亲身实践与情景模拟。他们一边演讲,一边熟练地进行现场分类演示,让抽象的垃圾分类知识从纸间文案化为指尖行动。
来自樟木头镇中心小学的杨丽颖以《为垃圾安家 为东莞添彩》为主题,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不文明投放现象入手,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垃圾分类站点比作垃圾的“温馨家园”。
道滘镇小河小学的李贝妍从十五运会中汲取灵感,在《玩转生态魔方 开启垃圾重生通道》演讲中,巧妙地将垃圾分类比作“生态魔方”。她结合全运会场馆中的低碳实践,阐述了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展现出新一代青少年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
茶山镇第三小学的陈紫伊是赛事的忠实粉丝,自2021年起连续五年参赛。今年,她以亲身经历讲述了东莞垃圾分类工作五年来的变迁历程。“环保从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与你我息息相关的日常。”她的坚持和成长,成为东莞垃圾分类推广工作的生动缩影。
成人组:多元视角展现责任担当
与少儿组的童真稚趣相映衬,成人组的对决则更显深度与专业。他们当中有老师、在校大学生、物业工作人员等,将日常的思考与困惑、探索与建议融于演讲,使得比赛超越了简单的竞技,成为一场凝聚智慧的经验交流会。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来自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欧焰婷以《细微之处见初心 垃圾分类筑未来》为题,系统阐述了垃圾分类的理论与实践。演讲中,她既分析了垃圾分类的科学方法,又分享了身边垃圾分类的创新案例,展现出年轻一代对环保事业的深刻思考。
长安镇第一小学音乐老师刘春霞别出心裁,将专业特长与环保教育完美融合。在《歌声里的环保课》演讲中,她不仅分享了自己创作的垃圾分类歌曲,还现场演示了如何通过旋律帮助孩子们记忆分类知识。“知识遇上旋律,能帮助环保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刘春霞表示。
2017年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演讲比赛成人组一等奖获得者王鑫鑫的回归成为赛场一大亮点。在《十五年,一场与文明的约定》演讲中,她以亲历者的身份,深情回顾了东莞垃圾分类工作的发展历程。“十五年坚守,不仅是一场与文明的约定,更是每个东莞市民的责任与担当。”她的演讲引发了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评委点评:演讲应是真诚的呼唤
台上金句频出、竞争激烈,台下,评委们则从演讲内容、语言表达、整体形象、现场效果四方面对选手们综合评比,并从内容构思、表达技巧、舞台表现等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建议。
作为资深朗诵者,东莞市朗诵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徐以华从演讲的本质出发,一针见血地指出:“演讲不是简单的说话,而是真诚的呼唤。”他特别提醒选手们要避免空泛的口号式演讲,而是要用真实的故事和细节打动人心。
广东省演讲学会理事刘禹仪则以温暖而专业的方式,为选手送上了优秀演讲的标准——使人知、令人信、动人情、促人行。“一场成功的演讲,首先要让听众获取知识,其次要让人信服你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要打动人心,最终促使人们付诸行动。”刘禹仪表示。
本次复赛还设置了线上直播间,让无法亲临现场的市民实时观看比赛。直播期间,线上观众积极参与互动,为选手加油助威,有效扩大了赛事影响范围,进一步营造了“全域文明齐参与”的浓厚氛围。
晋级名单如下:
【少儿组】
【成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