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及2025“隐患排查治理年”工作部署,深刻汲取国内典型事故教训,樟木头镇立足交通枢纽区位特点,创新构建“流通追溯、全链深挖”监管体系,在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储存全链条精准施策、从严发力,持续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截至目前,樟木头镇累计查处危险化学品“打非治违”案件12宗(较去年同期9宗同比增长33%),在东莞市应急管理系统2025年9月重点工作通报中位列全市第二。
01
精准摸排全域底数
夯实安全监管基础
樟木头镇现有涉危险化学品登记许可企业88家,其中生产企业1家、存储经营企业3家、纯贸易企业73家、加油站11家,主要集聚于樟洋、柏地社区及莞深路沿线,依托交通优势开展跨区域运输业务。企业以民营股份制为主,主营甲苯、丙酮等易燃溶剂及各类树脂涂料,销往覆盖珠三角并辐射湖南、广西等区域,重点服务橡胶、涂料、纺织等工业领域。通过建立“企业信息-物料流向-风险等级”三维台账,实现企业底数、经营状况、风险点位“三清三明”,为全链条精准监管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02
创新溯源核查机制
严打非法生产行为
创新建立“四核查溯源机制”,围绕樟木头镇131家使用涉危险化学品工贸企业,构建“物料标签-送货凭证-上游资质-关联信息”全维度核查体系,累计核查企业233家次,排查违法线索23条,移交跨镇街线索5条,查处无证生产案件1宗。针对非法窝点夜间作业特点,组建夜间执法专班,打破固定执法时段限制,累计组织夜间执法18次、出动执法人员72人次,取缔黑窝点2个、立案处罚2宗。在龙腾工业区查处某无证生产危险化学品企业时,现场查封扣押Pu树脂胶、环己酮等危险化学品4.5吨,依法作出罚没24.056万元的行政处罚,从源头切断非法生产链条。
03
推行对照监管模式
规范企业经营秩序
推行“三对照”精准监管模式,对73家纯贸易企业每季度开展全覆盖核查:对照许可目录规范经营范围及电子台账,对照销售记录核验会计凭证真实性,对照购买用户追溯物料流向用途,累计查处无证经营企业8家,查获涉案危险化学品7.22吨,立案8宗,罚没款及追缴违法所得合计99万元。深化“执法+服务”融合,对有意合规经营的企业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方案,推动1家违法企业实现“非法转合规”转型;优化经营许可审批流程,实现“最多跑一次”,今年办理行政审批16件、办结率100%,平均审批时间缩短50%,兼顾监管力度与服务温度。
04
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
织密运输环节防控网
构建公安、经发、交通等多部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线索互推”协同机制,针对47家快递物流企业开展“明察暗访+单据核验”专项行动,重点核查货物成分、运输资质及收发方信息。今年7月在某货运公司查获无资质运输危险化学品5.6吨,追溯查实其2个月内非法收发危险化学品23.3吨、货值26万元,梳理跨区域线索5条,移交外镇街3条、辖区立案2宗。依托“莞·危化”智慧监管平台,对接运输车辆动态数据,实现装卸环节线上实时监控,排查运输环节隐患13处并全部闭环整改,实现运输环节安全事故“零发生”。
05
实施分级分类管控
实现储存隐患动态清零
实施“重大危险源+小微企业”分类管控:对3家重大危险源企业建立“一企一档”和“流向核查机制”,实时跟踪危险化学品存储使用情况,依法处罚非法储存案件1宗;联合生态环境分局将855家涉危废企业纳入全程监管,规范储存台账及标准化暂存间设置,查处樟木头某汽车用品店及胡某、曾某等非法储存行为。创新运用无人机巡查技术,在圩镇社区某工业厂房精准查获非法储存危险化学品1吨,破解隐蔽场所监管难题,实现储存隐患“全域清零”。
下一步,樟木头镇将持续深化“全链追溯、精准共治”监管模式,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完善跨区域协同机制,深化与周边镇街线索互推、联合执法,破解跨区域监管难题;升级智慧监管平台,整合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风险动态预警、隐患闭环管理;扩大“执法+服务”覆盖面,开展“安全专家下企业”帮扶行动,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推进全镇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