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联动机制穿透医院各环节,党建引领与文明创建水乳交融,让东莞市黄江医院从优秀走向卓越,铸就“金字招牌”。
11月17日,黄江医院举行“全国文明单位”揭牌仪式,见证荣誉时刻。这一重量级“国字号”荣誉,不仅是对黄江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的肯定,更是其软硬件实力同步提升、医教研管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
黄江医院的文明创建已然成为一张靓丽名片,将辐射带动黄江全镇文明水平的提升,形成全社会参与文明创建的浓厚氛围,和美宜居、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建设持续深入。从医疗单位到全镇各行各业,文明的种子正悄然播撒,静待花开。
走进黄江医院,文明服务的细节随处可见。在医院出入口、候诊区等公共区域,“有意见,‘码’上提”的宣传图片格外醒目。患者只需扫码,便能即时反馈就医过程中的问题。
这种便捷的沟通机制,正是黄江医院创新构建的四级联动机制的生动体现。自2021年起,黄江医院建立了“党委统筹‘搭台’、支部攻坚‘唱戏’、党员示范‘领跑’、群众参与‘共治’”的四级联动机制,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多措并举,齐抓共管,有效增强全院职工主动服务意识,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深化文明实践成效,形成了以党建带创建、以创建促业务的良好局面。
通过四级联动机制,黄江医院在学科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基层版),成为广东省防治卒中中心单位及广东省创伤中心(四级)建设单位。医联体建设不断深化,与多家知名医院建立紧密合作。
在服务品质方面,医院编制了《黄江医院优质服务运行手册》,推动服务标准化、同质化。取药“一站式”服务、名医工作室、中医馆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门诊的启用,让患者体验到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黄江医院职工注册志愿者达500余人,党员注册率100%,年均开展义诊、科普等志愿活动80余场次。这些志愿者将专业医疗服务和健康知识送到了社区、企业和学校,让文明之花开遍黄江每个角落。
黄江医院的实践表明,当文明成为每个职工的内在追求,当创建融入医院发展的血脉,它释放的能量将远超预期。
近日在黄江医院的多学科会诊室里,骨科主任刚刚带领团队为一名训练中受伤的小轮车队队员麦潇制定了治疗方案。“必须制定既能有效治疗骨折,又能最大程度减少对他运动生涯影响的方案。”该骨科主任说。
这样以患者为中心的场景,在医院已是常态。
近年来,东莞市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文明创建成绩斐然,连续六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发展的征程上,东莞正以硬实力锻造新优势,以新图景诠释新担当。
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对黄江医院这样的基层单位,殊为不易。黄江医院党委书记陈国权表示,全院医务人员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当好排头、做好标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持续推进文明创建工作。
显然,黄江医院的荣誉不仅是墙上一块牌匾,更是点燃全域文明建设的星星之火。如何持续擦亮这块“金字招牌”,需要将文明创建进一步融入各领域发展的血脉中。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黄江医院的成功实践,也为黄江镇各单位树立了先进榜样。黄江镇委书记苏东号召全镇上下积极学习黄江医院的经验与精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将文明创建成果转化为推动黄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方面,要总结提炼黄江医院的文明创建模式,将其核心要素制度化、规范化,为其他单位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另一方面,要促进医院与社区的文明共建,让专业的医疗服务与社区的健康需求更好对接,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服务网络,让文明创建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纵观全局,近年来黄江镇的文明创建不仅注重“硬件”改善,更在“软件”升级上不断创新。而从“文明单位”到“文明全域”,需要将阶段性攻坚转化为常态化治理。11月14日,黄江镇召开全域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部门要对照方案要求,凝心聚力推动文明建设工作提质增效。
文明创建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持之以恒。从黄江医院揭牌“全国文明单位”为新起点,必将激励黄江全镇上下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在文明创建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将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