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梵净,云雾缭绕。一抹翠绿,正从贵州铜仁的青山绿水间飘出,香溢世界。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莞铜两市紧扣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将抹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围绕种植、加工、销售、品牌全链条持续发力。
五年来,东莞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推动铜仁抹茶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获授“中国抹茶之都”等称号,带动11万茶农增收致富。如今,“梵净抹茶”不仅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探索形成一条“品质引领、全链整合、业态融合”的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



铜仁自然生态条件得天独厚,重点打造抹茶特色优势产业。借着贵州省发展“两红三绿一抹”茶产业的东风,“梵净抹茶”快速崛起,已成为铜仁最具辨识度的洋气“土特产”。
好抹茶,源于好茶园。铜仁工作组从源头抓起,助力铜仁全面提升抹茶原料品质和供给能力。
基地建设标准化。采取“三个选好”:选好种植主体、选好茶树品种、选好种植区域。在江口县怒溪镇骆象村,东莞投入协作资金,支持2000亩抹茶基地实施遮阴改造、土壤改良。推广“合作社+基地+社员”模式,推动茶园集约化管理。

利益联结多元化。建立“集团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家庭农场+农户”的多层次联结模式。通过提高茶青收购价、吸纳就业、培养技术人才等方式,让茶农深度融入产业链。
目前,铜仁抹茶产业已覆盖全市7个产茶重点县、34个种茶乡镇。带动44家碾茶企业和11万茶农增收致富。家庭农场培育初见成效,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技术支撑体系化。在全国率先制定抹茶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创建“抹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人才培养,联合技术攻关;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有机栽培等先进技术;建立从茶园到茶杯的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


聚焦产业中游,铜仁通过技术升级、龙头引领和设施改造,系统提升生产能力和产业能级。
加工产能持续提升。2024年,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在德江县煎茶工业园区新建大功率碾茶生产线。2025年追加投入,再建2条生产线。预计实现年产100吨碾茶目标。产业园目前已布局8条碾茶生产线,服务9家合作社的4800亩茶园,2025年产值将突破3000万元。
“超级工厂”龙头引领。重点支持贵茶集团建成全球最大抹茶单体精制车间,推动其保障超1.2亿元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成功获得SGS欧标与AIB北美“双认证”,成为全国唯一获此国际认可的茶企。
持续推进碾茶加工厂建设、设备选型配置、加工流程优化。建设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碾茶生产线。支持沿河县谯家镇碾茶加工厂房改造扩建。企业3000亩茶园年带动就业8000余人次。建成后预计年产碾茶15万余斤,实现产值400余万元,新增就业1800人次。


依托抹茶核心IP,铜仁推动“抹茶+文旅”“抹茶+康养”“抹茶+文创”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

品牌培育有声有色。推动举办国际抹茶文化节、省级农文旅推介会、抹茶雅集等活动。“梵净抹茶”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
业态创新活力迸发。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在梵净山景区打造集品鉴、休闲、购物功能于一体的抹茶文化体验馆。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网络,推动11家抹茶专卖店、体验点在铜仁全域布局。市外建立80多个销售点,其中成功拓展至东莞开设2家跨区域门店。
茶旅融合深化发展。在江口县打造“梵山净水·抹茶飘香”乡村振兴特色带。串联抹茶生产基地、文化村落和生态景区,形成集种植、加工、体验、消费于一体的产业廊道。2021年以来,助力打造粤黔协作乡村振兴特色“带”上主题民宿,实现“文化展示+住宿体验”一体化发展。
【延伸阅读】


江口县毗邻梵净山,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禀赋优越。借助粤黔协作“东风”,江口把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动能,围绕“抹茶+”做足融合发展“大文章”。
在梵净山景区门口,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建设的抹茶文化体验馆,集中展示销售抹茶饮品、食品、化妆品等30余种深加工产品。这些高品质的抹茶产品,产自梵净山脚下的“世界抹茶超级工厂”。

走进铜仁贵茶公司抹茶单体精制车间,茶香扑鼻。“我们抹茶产品获得欧标认证,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现在制约我们发展的,是产能无法跟上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园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在江口县,已建成标准化抹茶原料基地2.9万亩。拥有17条碾茶生产线、4条智能化抹茶生产线和4条抹茶食品生产线,直接带动61个村、3万余名茶农实现人均年增收0.5万元,成为全市产业推进的示范标杆。
从全链整合到带域联动,从深山茶园到世界舞台,“梵净抹茶”飘香世界,浸润人心。今年1-9月,铜仁抹茶销售量1360吨、销售额3.4亿元。预计到12月底,全市抹茶产量将达1600吨、综合产值达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