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科学嘉年华|青少年生态科普活动在清溪举行,超1000名师生共赴生态盛宴
东莞+ 2025-11-14 20:05:58

11月14日,“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绿美东莞”青少年生态科普活动在清溪镇第三小学举办。活动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东莞市林业局指导,东莞市林业事务中心主办。丰富的科普内容、专业的专家讲解、可触可感的沉浸式体验,吸引超1000名师生踊跃参与。

科普讲座环节,两位生态领域专家的分享,为现场师生打开了探索自然的“知识之窗”。东莞理工学院曲江英教授以“温室效应与森林碳汇”为主题,从植被恢复的关键技术、土壤改良的科学方法切入,结合东莞本地水源净化工程的实施过程、湿地公园的建设成效等鲜活案例,用“身边事”解读“大生态”,系统解析生态修复的科学逻辑与落地策略。“生态治理就像给地球‘治病’,既要遵循自然规律这个‘药方’,也要用创新技术‘对症下药’。”她的生动比喻引发阵阵共鸣,不仅让青少年读懂了生态修复的原理,更帮他们建立起科学系统的生态治理认知。​

东莞市绿色低碳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吴鹏举,则聚焦“生态系统的价值与修复”,通过展示生物种群四季动态变化的影像、解析湿地植物根系净化污水的微观视频,具象化阐释生物指示作用与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内在关联。

在生态科普展示区,生态指示与生物修复展区堪称“人气打卡点”。玻璃展柜中,巴黎翠凤蝶、黄迁粉蝶等多种蝴蝶标本整齐陈列,旁边的图文展板清晰科普“翅膀纹路变化与空气质量的关联”“种群数量波动反映生态环境变迁”等知识点,吸引同学们仔细观察,不时发出“原来蝴蝶也是‘环境监测员’”的惊叹。​

展区内的动态演示装置更让大家眼前一亮:透明亚克力污水处理模型里,水流随着灯光变换依次经过沉淀、过滤、净化等环节,浑浊的“污水”逐渐变清,尾水回用的标注让“资源循环”不再抽象;土壤修复装置则通过分层展示,直观呈现污染土壤如何通过生物、化学技术逐步恢复活力。

活动现场,大批学生的参与热情持续升温。在标本展区,同学们围坐成圈,拿着放大镜观察黑藻、水葫芦的根系,讨论它们如何“净化水质”;环境检测仪器体验区前,队伍排成长龙,大家轮流上手操作,看着屏幕上跳动的PM2.5、COD数值,认真听志愿者讲解“这些数据如何反映环境质量”;垃圾分类互动游戏区,“厨余垃圾投哪个颜色的桶”“废旧电池属于什么垃圾”的抢答声此起彼伏,答对后的欢呼声让环保知识在欢乐中扎根。​

活动主办方负责人表示,这场生态科普活动,不仅为东莞青少年搭建了学习生态知识、践行绿色理念的桥梁,更推动“生态科普+素质教育”实现深度融合。未来“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绿美东莞”系列活动,将继续丰富内容形式——比如增加户外生态观察、环保实践DIY等环节,通过多元化创新为东莞科普事业注入新活力。​

接下来,活动将走进更多校园、社区和家庭,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讲好生态故事,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为东莞培育更多生态文明建设后备军,推动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教育”的良好格局,为绿美东莞建设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绿色根基。​

文字:记者 肖郅朋 赵海霞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