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就打12345,已经成为不少市民群众求助和反馈问题的渠道。近日,一份来自12345的特别工单,它不是求助,也不是投诉,而是一封承载着感激与敬意的表扬信,让东莞市人民医院水乡医院(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倍感温暖与鼓舞。

时间回到10月18日凌晨3点,46岁的张先生经历了人生中最惊险的一刻——突发剧烈胸痛,凌晨3点43分,他被紧急送至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急诊科,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就此展开!
张先生被送来后,急诊科医护人员立即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在最短时间内为张先生完善了心电图等检查,结果明确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这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危急的类型之一,每一分钟的延误都意味着心肌细胞的持续坏死。
面对危情,急诊科团队沉着应对,严格按照国家级基层版胸痛中心的处置规范操作:一边迅速给予药物救治,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安抚其紧张情绪;一边立即启动区域协同救治网络,与东莞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取得联系,准备转运进行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

东莞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接到转诊需求后,立即远程启动导管室,并指导急诊科的前期救治。凌晨4点11分,经过市水乡中心医院积极救治,张先生症状缓解、生命体征稳定,但危险并未解除。为抢占救治黄金时间,医护团队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决定采取“双绕”模式——绕过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和CCU,直接将他转运至市人民医院导管室,争分夺秒手术。
最终,张先生成功脱离了危险,并顺利康复出院。这才有了拨打12345感谢医院一事。后来,他与家人专程来到市水乡中心医院急诊科,送上一面锦旗,表达对医护团队的深深谢意。

此次生命接力的成功绝非偶然。市水乡中心医院已与市人民医院组建紧密型医疗集团,并全力创建国家级基层版胸痛中心,在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专家的帮扶和指导下,医院对胸痛患者的救治流程日渐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
具体表现有三个:一是区域协同,救治提速。紧密型医疗集团打破了医院间的壁垒,建立了畅通无阻的转诊、会诊机制,确保危重患者能够实现“上车即入院”的无缝衔接;二是能力提升,技术下沉。通过专家指导、技术培训和流程优化,医院急诊科的急性胸痛救治水平显著提升,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及时、更规范的早期处置;三是流程优化,生命护航。“双绕”等高效模式的常态化运行,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急性心梗患者的救治时间,为挽救生命、改善预后赢得了宝贵机会。
东莞市人民医院水乡医院(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表示,接下来将不断精进医术、优化服务,用责任与担当为广大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