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全域文明|共建和美家园!《东莞市全域文明居民公约》涵养城市文明气质
东莞+ 2025-11-14 10:18:19

近日,一份承载着千万东莞市民共同愿景的文明指南——《东莞市全域文明居民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式发布。公约创新性地以“七字顺口溜”和“三字经”两种形式同步推出,一今一古,将文明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行为准则,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标志着东莞在建设“和美宜居、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道路上迈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

呼吁市民共同涵养城市的文明气质

东莞,这座以“海纳百川 厚德务实”为城市精神的世界级制造名城,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和市民素养提升置于关键位置。当前,东莞正处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城市文明软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公约》的出台,正是回应时代呼唤、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之举。

《公约》并非简单的文明行为规范罗列,而是立足于“全域文明”的视角,旨在打破城乡界限、融合新老居民,构建一种覆盖全域、全民参与、全面提升的文明新格局。《公约》的发布,是东莞从“文明创建”向“全域文明”深化的重要一步,它呼唤每一位市民以“主人翁”的姿态,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共同涵养城市的文明气质,绘就文明城市的最美底色。

提升市民素养的行为指南

《公约》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形式的亲和力与内容的全面性。两种版本,各有侧重,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丰富的文明价值体系。

“七字顺口溜”版语言通俗易懂,节奏明快。它从大处着眼,强调了“厚德务实立根本”的城市精神传承,也于细微处着手,对“停车有序不挡道”“门前三包落实处”等日常生活细节提出了明确要求。内容涵盖了价值导向、法治底线、公共秩序、生态理念以及社会风尚等多个维度,几乎触及了市民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抽象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做什么”“不做什么”的清晰指引,使文明践行有章可循。

“三字经”版言简意赅,意蕴深远。它更侧重于文化传承与内在修养的培育。“兴文化,承技艺;文脉延,永流芳”强调了文化自信与历史文脉的延续;“尊师长,重教育;勤学习,成栋梁”体现了对教育与知识的尊崇;“传家风,立村训;除陋习,新风扬”则着眼于基层治理与乡风文明建设。这一版本在规约行为的同时,更致力于唤醒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基因,引导市民向内修身、向上向善。

两个版本的《公约》共同凸显“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理念,既强调遵纪守法的刚性约束,也倡导崇德向善的柔性引导。《公约》还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既弘扬传统美德与地方文化,也拥抱绿色低碳、多元融合的现代文明理念。此外“公约”引导市民提升个人素养,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益,和睦邻里,共同营造“家国昌”“村兴旺”的和谐局面。

让文明公约“活”起来

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公约》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其价值体现在每一位市民的自觉行动中。文明理念始于心,更贵在践于行。

要让《公约》从纸面走向现实,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东莞将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社区宣传栏、公益广告等载体,对《公约》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和展示,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公约》的发布,不仅是一份倡议,更是一份承诺,是全体东莞市民对更美好城市生活的共同约定。在千万市民的携手努力下,公约的种子必将在莞邑大地上开花结果,汇聚成强大的文明力量。我们呼吁,每一位市民都应争做公约的践行者,以一言一行彰显文明素养,以一举一动共建美好家园,共同绘就东莞全域文明的新画卷。

 

文字:范德全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