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疍家夫妻:咸水歌定情,浪花里“捞”起一个家
东莞+ 2025-11-12 10:01:07

在沙田的粼粼水波间,咸水歌的旋律曾随风飘荡,诉说着疍家人世代相传的爱与坚韧。从江海漂泊到岸上安居,沙田见证了疍民生活的巨变。沙田渔民梁福寿与何笑夫妇,携手走过55载春秋,从一叶飘摇的木船到岸上安稳的家,他们的故事,如同一首流淌在岁月长河中的咸水歌,朴素、深情而铿锵。

11月15日,“爱在湾区·情定沙田”水上集体婚礼将在穗丰年水道举行。水为媒、船为轿、歌送福——这场穿越百年的疍家婚典,正是对梁福寿与何笑这一代人爱情与责任的最好致敬。

船头一句诺,风雨两人行

“我要找个勤力啊妹,二人勤劳,世界捞起!”55年前,沙田青年梁福寿在船头即兴唱出这句咸水歌,向同村姑娘何笑许下了一生的承诺。没有鲜花,没有戒指,甚至没有一场像样的婚礼,只有两颗淳朴的心,在江海之间紧紧相依。

1965年,梁福寿参军报国,五年后转业回乡,开始考虑成家。他的目光落在了村尾那位“大方得体”的何笑身上。那时的爱情,简单而真挚。他们的约会,是坐在何笑父亲的船头聊天;他们的订婚,是几句真心话、一句咸水歌,再加上父母的点头。

“我没有什么嫁妆,就一个旧手提篮,装上几件衣服和一床被子,就去了他家。”何笑回忆道。新婚的家,是河堤旁一间漏雨的茅草屋,婚床只是两块木板搭在竹竿和砖头上。梁福寿常说:“最苦黄连树,最苦疍家人。”但苦难从未磨灭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浪花育新生,咸苦酿智慧

婚后的生活,几乎全在船上。1971年,何笑怀孕了,但她依然在船上劳作——撒网、收网、摇船,离不开两人的配合。梁福寿的浪漫,是抢着干所有重活,是把捕到的最鲜的鱼虾留给妻子。

直到临产前几天,木船才靠岸。孩子出生后,何笑没有“坐月子”,休息两天便再度出海。孩子被带上船,用绳子系着腰,怕他掉进水里。有时捕鱼归来,夫妻俩发现孩子已把大便抹得满身,只好捞起海水为他冲洗。“现在想起来是哈哈哈大笑,但当时,真的辛苦。”梁福寿说。

苦难没有击垮他们,反而激发了智慧。梁福寿首创“现捞现卖”,将海鲜直接运到市场,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一叶小小的木船,承载着整个家的希望,也见证了他们对生活的智慧与勇气。

从浪里上岸,让歌声传承

改革开放初期,作为党员的梁福寿率先响应号召,用夫妻俩一条鱼、一只虾慢慢积攒下的7000元钱,在沙田买下110平方米土地,建起了岸上的家。他们成为先锋村第一批“洗脚上岸”的疍民,完成了从“以船为家”到“以岸为根”的历史跨越。

“对自己负责”,是他们在惊涛骇浪中淬炼出的家训,也成为传给儿女最珍贵的财富。

如今,年近八旬的梁福寿与何笑,已携手走过55年。那首曾许诺“世界捞起”的咸水歌,依然在他们心中回响。梁福寿将满腔热忱倾注于文化传承,悉心守护着一沓沓咸水歌谱,让古老旋律在新时代重焕生机。“我希望咸水歌能被后人传唱下去,”他说,“这是我们疍家人的根。”

水为媒,歌为证,爱如潮涌。从江海漂泊到岸上安居,沙田见证了疍民生活的巨变,也见证了梁福寿与何笑这样普通却不平凡的夫妻如何用勤劳与坚韧,“捞”起一个家,也“捞”起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深情。

梁福寿、何笑夫妇的故事,不仅是沙田一代人奋斗的缩影,更是这片水土关于爱与坚守的最美诗篇。正如那咸水歌所唱:“二人勤劳,世界捞起。”这对疍民夫妇,真的做到了!

【活动预告】

11月15日,沙田疍家水上集体婚礼将浪漫举行

11月15日(周六),“爱在湾区·情定沙田”2025东莞沙田疍家水上集体婚礼将浪漫举行。水为媒、船为轿、歌送福,现场感受市级非遗“疍家传统婚俗”的同时,还能欣赏咸水歌表演、特色服饰展示、民俗互动游戏。

在这里,清澈的河水为媒,渔火繁星为证。为大家打造一场特别的文化婚礼,现场嘉宾将化身“文化体验官”,在穗丰年水道的水光潋滟中,共同参与一场原汁原味、浪漫沉浸的疍家婚典,让千年水乡见证百年佳约。

此次婚礼路线,将以穗丰年水道进港中路驿站为起点,串联起芳草水寮及疍家文化艺术中心,沿途碧水绕船轻唱,新人沐浴爱河间,让这方独特的水道见证彼此长长久久的誓言,让爱意随水波绵延。

“以船为媒,以水为聘”,接亲队伍不是车队,而是装饰着彩绸、贴着喜字的渔船,在悠扬的歌声中缓缓前行,水波荡漾间,每一朵浪花都在传递祝福,一同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让婚礼成为一场难忘的文化盛宴。

文字:记者 吕晓敢 实习生 卢梓杰 图片:吕晓敢 通讯员 沙田宣 编辑: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