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 | 桥头“素人写作”模式如何让文学梦想照进现实
悦读桥头
2025-11-10 16:38:02

搭建成长的阶梯:
从练笔首站到国家平台
对于赖海石这样的初学者,迈出第一步最为艰难。桥头作协搭建了多层次的发表平台:《悦读桥头》是“练笔首站”,《东莞日报·桥头视窗》成为“晋级擂台”,《荷风》《莲韵》期刊则推动作者向上突破。

这些平台形成了从易到难的成长通道。更重要的是,作协主动扮演“文学经纪人”角色,积极向更高平台推荐会员。2025年,苏婕智等3人成功晋级市作协会员。作协还与《台港文学选刊》等外部媒体合作推出“桥头专辑”,为本土作家开辟快速通道。
名师的指引:
打开文学视野


在实战中淬炼:
从比赛中走出的作家


“绿美桥头”征文大赛收到1045篇投稿,其中5名桥头作协会员获奖。而始于2007年的荷花文学榜,已成为展示东莞文学成果的重要平台。2025年9月,“花开二十载,文脉耀湾区”荷花文学榜十届回顾研讨会举行,桥头文学实力再次得到关注。
制度保障:
让梦想照进现实

如今的桥头,正经历从个别成功到群体崛起的深刻变化。除了赖海石,缪晓茵等新生代作者为队伍注入年轻血液;作协主席刘帆从基层作者成长为荣获“金麻雀奖”的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在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地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