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大岭山深处,阳光透过密林洒下斑驳光影。当我蹲下来系鞋带时,指尖划过那黄泥中已被锈坏的铁﹣﹣它正轻轻告诉我一句被世人早已忘记的誓言。
这里就是东江纵队抗击敌人的土地。在纪念馆里,有一双已经破烂不堪的草鞋让我很触动。讲解员老师说,16岁的小通讯员穿着草鞋一夜奔跑数百里,枪林弹雨里穿梭,为军队提供最快的情报。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来,看了看脚上崭新的运动鞋。
沿着东江纵队的足迹,我一路追寻到了大王岭。在山坡上,有一座无名战士的墓碑静立在松柏之间。碑上没有名字,只刻着一颗五角星,经历七十多年的风雨侵蚀,依然清晰可辨。碑前摆放着几枚鲜红的五角星,显然是前不久来祭扫的少先队员留下的。这些新时代的红星,与碑上那颗历经沧桑的五角星遥相呼应,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轻轻拂去碑前的落叶,手指触到冰凉的碑石,却仿佛触到了一段滚烫的青春。讲解员老师说,这里长眠的是一位东江纵队的小战士,牺牲时只有十七岁。
“十七岁……”我喃喃自语。这个年纪,本该在教室里读书,在操场上奔跑,而他却永远留在了这座山岭上。
在百花洞战斗遗址,我尝试着回忆那枪声炮火声响彻云雲,那些年轻的生命是否也在这仰望同一片星空?让我最震撼的是那一篇泛黄的日记,上面写着:“妈妈,若我不能归来,请记住儿子是为守护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缕炊烟而战。”字迹工整,内容简洁,让我忽然懂得了母亲口中常说“守护”二字的分量。
下山时,我在纪念馆的留言本郑重写上:最好的纪念,不是泪水,而是继承;最深的告慰,不是哀悼,而是前行。
硝烟散尽的土地上,木棉年年绽放。那些凋零在春天的生命,其实从未真正离去。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守护着这片深爱的土地-﹣透过我们的眼睛看繁花似锦,透过我们的脚步量山河壮丽,透过我们的奋斗续写中华新章。
今日之中国,已如你们所愿。而明日之中国,请看我们这一代!
作者:东莞市塘厦实验小学 五年级 4班 梁宏洋;指导老师:邬文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