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莞携手探秘“大脑密钥”,国内首款“大脑白质纤维3D实体解剖软件”在莞发布
东莞+ 2025-11-09 17:07:26

11月9日,沪粤大脑白质纤维解剖学术交流会开幕式在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举行。这场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与广东医东莞一院共同打造的高端学术盛会,是沪粤两地、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在神经外科领域的一次深度对话,也是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跨区域协同的重要实践,将为东莞乃至大湾区神经外科发展注入新动能。

神经外科被誉为现代医学“皇冠”,其发展水平直接关乎人类脑健康与生命质量。在这个领域,手术灯下的毫米之差,往往决定着患者大脑功能的去留;解剖台前每一次纤维束的精准显露,都是解锁大脑内部迷宫的密钥。

本次学术交流会自2019年在华山医院开启首期课程以来,今年首次走出华东、落户广东,选择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东莞。“从长三角到大湾区,我们正致力于将东莞打造成为一个具有高度专业性与影响力的医疗中心城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吴劲松教授表示,正如华为在科技领域的标杆地位一样,东莞在医疗领域同样展现出巨大潜力。

本次学术盛会堪称一场跨越地域、融汇中西的神经外科学术盛宴。活动集“理论授课、解剖实操、技术培训、国际交流”于一体,特别邀请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Vicent Quilis-Quesada教授与瑞士苏黎世大学附属医院Carlo Serra教授等国际顶尖专家现场指导,围绕大脑纤维通路的解剖与重建核心主题,实现了学术资源跨区域、跨海峡、跨国界的深度融合。

“大脑白质纤维解剖技术的进步,是推动复杂脑部疾病精准诊疗的关键基础。”与会专家指出,精准解剖、功能保护、微创治疗已成为神经外科发展的核心方向。深化对大脑纤维解剖学的研究,既是临床实践的迫切需求,更是推动学科进步的关键动力。

作为广东医东莞一院推进“学科中心化”战略的重要实践,该院神经医学中心深入践行“整合医学”理念,打破学科壁垒,率先开展东莞首例机器人辅助DBS手术,建立帕金森病全周期诊疗体系,形成“显微镜+内镜+介入+机器人”四位一体微创技术体系,推动诊疗向精准化、系统化、微创化迈进,成为医院校地共建发展成就的精彩缩影。

仪式上,由广东医东莞一院郝少才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基于实体大脑标本的“大脑白质纤维3D实体解剖软件”正式发布。郝少才教授介绍,该软件实现了全脑解剖结构360度可旋转、可交互,从大脑表面到深部解剖,层层递进,展现所有结构,让学习者更全面、更容易地掌握复杂的大脑解剖知识。其贴近临床实用的特点,能有效指导手术实践。

“非常清晰”“非常精准”“令人印象深刻”——吴劲松教授、广东医东莞一院院长邵义明以及Vicent Quilis-Quesada教授现场体验后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款软件通过数字化采集与三维呈现,把高水平解剖训练从稀缺资源转化为可复制的日常数字资料,将极大促进临床医学生和神经外科医生的学习效果。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三级调研员陈少基表示,期待这一原创成果成为东莞医学科技创新的新名片。希望市东南部中心医院继续深化与华山医院等顶尖机构协作,积极融入大湾区卫生健康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神经外科临床科研高地,助力“健康东莞”建设。

“本次活动为提升神经外科的教学、科研及临床水平提供了宝贵平台。”广东医科大学医院管理部主任杨艳艳指出,期望医院以此次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神经外科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持续提升综合实力与影响力。

邵义明表示,医院将以此次学术交流会为新起点,加大科研投入,引进前沿设备,推动临床与科研深度融合;深化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顶尖机构的战略合作,加强国际交流,推动沪粤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协同迈向新高度。

文字:记者 刘召 图片:医院供图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