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减灾事务助理秘书长卡迈勒·基肖尔:中国自然灾害防治经验启迪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2025-11-07 17:02:24

“中国经验启迪世界,希望通过更广泛的交流合作,共促全球灾害治理发展。”联合国减灾事务助理秘书长、联合国秘书长减轻灾害风险特别代表卡迈勒·基肖尔在参加2025“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部长会议期间接受中国应急管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图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灾害防治成果丰硕,不仅惠及本国人民,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亦为国际社会所称道。特别是中国发起建立的“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合作机制 (以下简称合作机制) 成为各国携手抵御灾害、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平台。

“我们非常认可合作机制带来的巨大效益,并相信它将产生更强推动力,使我们高效应对日益严峻的灾害风险挑战。”卡迈勒·基肖尔介绍,10年前,第三届世界减灾大会通过了《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提出大幅降低全球灾害死亡率、大幅减少受灾害影响民众人数、减少经济损失等7项明确目标。联合国一直在努力推动各国提升灾害数据收集水平,增强人们在防灾减灾中积极采取行动的意识,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中国发起建立的合作机制,向我们展示了要如何开展国际合作及如何将国际合作框架同减轻灾害损失的大目标有机结合”。

卡迈勒·基肖尔表示,这是他担任上述职务后首次来华。短暂的中国之行,让他真切感受到中国在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不管是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应用到早期预警体系中,还是持续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通过工程手段提升减灾能力等,中国都积累了丰富经验、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卡迈勒·基肖尔说。

“中国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我们希望中国的减灾经验也不仅仅是中国的。”卡迈勒·基肖尔说,“期待中国经验被更多应用到解决世界人民面临的共同问题上,促进更多地区提升灾害应对能力、社区韧性水平、公众应急素养,用中国办法解决世界问题。”

11月5日是世界海啸日。

“海啸给全球带来巨大风险挑战,往往给高风险国家和地区造成严重损失。”卡迈勒·基肖尔表示“,在这样一个日子,各方代表来到中国,共商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救援机制的有效路径,恰逢其时。我希望会议成果可以推进各国将防灾减灾纳入社会发展的综合框架中予以考虑,更加强调防灾减灾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孤立的领域,需要将其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合,比如在开展房屋改造、工程建设时预先评估灾害风险,在规划建设阶段充分考虑承灾的冗余度,实施全周期的减灾措施,从而有效增强相关设施的应灾韧性。

卡迈勒·基肖尔最后表示,这次部长会议是一次展示科学方案、汲取各国经验的难得机会,与会各国可以充分分享各自在灾害防御方面的有益探索,也可以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中获得应灾智慧,共促全球灾害治理发展。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