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莞生活垃圾分类“莞香花行动”的十大品牌之一,五大赛已连续举办多年,成为东莞人展示自身才艺、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重要平台。今年的五大赛主题是“垃圾分类新时尚 全域文明齐参与”,以赛事到来为契机,东莞日报联合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推出“迎全运·我为五大赛打call”系列报道,聚焦2024年五大赛的优秀获奖者,通过分享他们的参赛心得与成长故事,为今年参赛选手提供宝贵经验,传递垃圾分类的榜样力量,为全域文明建设注入绿色动能。

在东莞南城,2024东莞生活垃圾分类达人说比赛三等奖获得者刘瑶用别具一格的方式,让垃圾分类宣传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她将枯燥的环保知识化作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把分类规则编成贴近生活的小品,用趣味视频破解“榴莲壳是什么垃圾”等日常分类难题。一部部原创作品、一场场社区活动,见证着她以艺术为媒介,让垃圾分类从“知”到“行”的生动实践。
文艺+环保,让垃圾分类“活”起来
“垃圾分类从不是遥远的公共议题,而是我们每个人触手可及的日常。”刘瑶在南城经营着一家语文工作室,曾参加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两年前,一次垃圾分类文艺比赛参赛经历,开启了她的垃圾分类主题文艺创作之路。当时,她敏锐地发现,传统的宣传方式往往让人感觉枯燥乏味,于是决定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环保宣传注入新的活力。

在2023年南城街道垃圾分类文艺比赛中,她和团队一起创作了小品《这个垃圾扔哪里?》,把垃圾分类过程中的“疑难杂症”编入剧情脉络,同时,融入鲜活的生活场景、幽默的对话和好记实用的顺口溜,让复杂的分类规则变得朗朗上口,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领悟垃圾分类的真谛。获得一等奖后,她又创作了小说《变“废”为宝》,以文学的感染力,用故事串联理念,让环保意识自然渗透,该作品在2023东莞生活垃圾分类五大赛文艺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在众多参赛经历中,最让刘瑶自豪的是去年,她报名参加了2024东莞生活垃圾分类达人说比赛,并以初赛第一的成绩入围复赛。舞台上,她以《垃圾分类大作战》为题,以“榴莲壳是什么垃圾”问题引入,接着用轻松的方式讲解了椰子壳、荔枝壳的分类方法,让大家在会心一笑中学会垃圾分类知识。

“创作时最大的挑战,是怕分类知识太枯燥,所以,我放弃了单向说教,换成‘疑问+解答+实操’的形式,用聊天式语气讲干货,让不同年龄的观众都能看懂记牢。”刘瑶说,拍摄初赛视频时也不容易,她和团队需要在户外顶着烈日工作,还要应对蚊虫叮咬,但想到作品能帮到大家解决分类难题,也都坚持了下来。最终,她在分类达人说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从舞台到社区,让环保理念入人心
这些年来,刘瑶在垃圾分类实践中收获颇丰。每一次参赛,不仅帮助她夯实了垃圾分类专业知识,更让她在一次次作品打磨、登台宣讲中,锻炼了创新创作与公众表达能力,学会了用更生动的方式传递环保理念。这份热情,也深深感染了她的家人。尤其是她的儿子,现在不仅能精准分类投放,还会跟着一起做分类手抄报、拍趣味短视频,成了家里的“小小环保宣传员”。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文艺创作,刘瑶还有另一个身份——小区垃圾分类宣传的“总策划”。作为老党员,她还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宣传方法。在她的组织下,分类抢答、模拟投放闯关等趣味活动在小区里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些形式既能让居民在玩乐中记住分类知识,还能拉近邻里距离,比硬灌输好懂好记多了。”她笑着说道。
未来,她更渴望能充分发挥自身专长,为东莞垃圾分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若有机会投身创作,她表示,将会精心打磨短剧、短视频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让分类知识更生动、更易传播。

面对已经启动的2025东莞生活垃圾分类五大赛,她满怀期待地寄语新选手:“记清分类知识,筑牢参赛根基;丰富表演形式,焕新创意表达;敬畏一方舞台,倾注赤诚初心;立足东莞热土,播撒生态新光!”
目前,2025东莞生活垃圾分类五大赛正在火热报名中,包括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时尚DIY比赛和短视频创作比赛,五项赛事已吸引7000余人报名参与,其中,知识竞赛参与人数超5000人,期待你的加入!
参赛方式
1.关注“东莞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

2.在主页面左下角点击“五大赛”,再点击“报名链接”,进入活动页面;

3.点击“我要参赛”,选择要参与的比赛项目,填写基础信息并上传有关作品,点击提交后即为报名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