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冰墩墩”之后再造十五运吉祥物“喜洋洋”!刘平云谈“豉油鸡”梗,为东莞潮玩送“锦囊”
东莞+ 2025-11-07 13:47:47

近日,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临近,其吉祥物——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被网友亲切称为“大湾鸡”的“喜洋洋”和“乐融融”,已迅速风靡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晋“顶流”。它们背后的塑造者,正是曾打造了北京冬奥会现象级吉祥物“冰墩墩”的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刘平云及其团队。

在第二届岭南水乡国际动漫周来临之际,东莞日报联合洪梅镇融媒体中心专访刘平云,他深度分享了从“冰墩墩”到“喜洋洋”的创作心路,并揭开了爆款IP得以炼成的核心密码:紧扣地域文化根脉,注入鲜活时代气息,并巧妙借力民众的创意传播实现成功“破圈”。

他还表示,东莞拥有强大的潮玩产业基础,打造成功IP的关键在于深入探寻本地文化特质,并通过当代设计语言进行转化,为其注入情绪价值,从而与年轻一代产生共鸣。

东莞日报:十五运吉祥物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能否谈谈您的设计理念?

刘平云:我们的IP设计会结合活动类型和所在地文化。十五运由大湾区举办,需挑选能代表湾区的在地文化元素。前期我们考虑过华南虎、醒狮、五羊等,但这些元素已被广泛使用,最终选定中华白海豚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中华”二字契合家园回归的意图,与湾区文化高度契合;二是其群居属性,能体现体育精神中的团结拼搏,与运动会主题相关联;三是它是生态文明思想的体现,全球6000多头中华白海豚中有2000多头以港珠澳大桥周边海域为主要栖息地,能展现大湾区的发展优势,实现运动相关性与在地性的完美结合。

东莞日报:十五运吉祥物的设计经历了多长时间?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如何克服的?

刘平云:整个设计过程用时约5个月,经历了13次大修,过程十分艰难。最大的困难是创作原型的筛选,我们考虑过多种元素,比如结合会徽设计三朵花,但发现多元素设计会导致传播焦点稀释,难以实现精准聚焦。后来我们决定聚焦单一元素来承载大湾区三地文化,经过反复考量,最终选定中华白海豚。因为香港曾以白海豚作为形象输出,大湾区整体具有海丝文化和海洋文化底蕴,民众对白海豚有共同认知,契合三地联合的需求,这一选择既科学又合理。

东莞日报:在设计理念上,设计团队是怎么通过设计来展现大湾区三地联合举办的理念的?

刘平云:选定中华白海豚作为原型后,我们希望通过特色设计突出大湾区特性。借鉴冰墩墩的设计经验,我们聚焦于中华白海豚喷水的动作,将原本的透明水柱设计为三种彩色,分别对应广东的木棉红、香港的紫荆紫和澳门的莲花绿,形成可爱的小浪花符号。这一设计在2024年11月发布后,很快被网友赋予“可爱的发芽”的雅号,成功传递了大湾区三地联合的理念,也便于大众记忆和传播。

东莞日报:两只吉祥物中有一只是粉色,有些人说像“玫瑰豉油鸡”,这个粉色是怎么样去思考的?

刘平云:中华白海豚顾名思义主要是白色。但我们研究发现,它有一款是粉红色的,原因是它运动时表皮充血会泛粉红色。这正好与运动会的属性完全契合。同时,粉红色与白色搭配,时尚感、时代感就出来了。我们紧扣时代和文化性,最终呈现出白配粉的造型。这也起到了科普作用,让大家知道还有粉色的中华白海豚。一个像小鸡的白海豚顶着籍贯(三色水柱),还带着粉红色,这本身就构成了传播价值。

东莞日报:从“冰墩墩”到“喜洋洋”,您认为这两个成功作品之间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刘平云:共同点在于两者都是我们方法论的成果,核心是创造情绪价值,打造萌造型,并通过UGC模式让民众参与传播互动,最终都实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差异主要体现在定位和传播方式上:冰墩墩承载着国家形象,风格相对高端;“喜洋洋”“乐融融”更具市井烟火气,在大湾区通过民众自发传播发酵,大众更愿意对其进行调侃和多元解读,比如网友调侃它“大湾鸡”,传播形式更亲民、更多样。

东莞日报:东莞是“中国潮玩之都”,您对东莞的潮玩产业和年轻的设计者有什么建议?

刘平云:我观察到广东东莞在文创、潮玩的产业链(前、中、后端)上趋势和优势都很明显。前端研发、终端生产、末端销售和市场情况都非常良好。我相信只要东莞的年轻人们多投入、多一些理想和精力,一定会呈现出更多好作品。目前东莞潮玩的销量和生产已占全球很大份额,态势非常好,未来很美好。

东莞日报:您会从哪些方面探寻和捕捉当地文化特质,并将其转化为设计灵感?

刘平云:我们团队做IP设计一直强调在地性和时代性,这也是从冰墩墩到此次“喜洋洋”“乐融融”始终遵循的方法论。每个地方都有其文化载体,文化是既定存在可探寻的,但关键在于如何进行当代表达,通过设计转化赋予其时代性才更有意义。就像冰墩墩通过国际化的彩色符号,中华白海豚原型的吉祥物通过小水柱等视觉符号设计,实现了时代性演绎,让民众既能感受到变化,又能体会到背后的文化内涵。

东莞日报:作为多个超级IP的缔造者,认为一个成功的地域文化动漫IP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会被大众喜爱,并持续产生文化影响力和经济价值?

刘平云:我分两方面聊。一是创作理念和目标,我们强调UGC(用户创造内容)环节。好的IP设计一定要与民众产生互动,让他们容易参与进来,带来持续价值。通过UGC,用户能不断沟通、参与,产生传播效应,这是我们有效的方法论。二是经济价值,通过UGC这种方式让民众参与、关注度提高,自然会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文化是在地性表达,艺术是时代性赋予,商业则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判断。三者结合,通过UGC传播,才能实现从文化到产业的跃升。

东莞日报:第二届岭南水乡国际动漫周即将来临,您对本次动漫周在传播岭南文化、促进交流方面有怎样的期待?

刘平云:此前爆火的IP中,冰墩墩更偏向国家形象输出,而“喜洋洋”“乐融融”是市井烟火气的表达。洪梅更适合走后者的路线,无需承载国家形象,而是以大众化、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岭南文化,这样更符合其定位,也能真正让岭南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文字:刘维佳 图片:欧珠措姆 视频:欧珠措姆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