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女士今年52岁,近期因“肛门部肿物脱出+便后带血”到东莞市人民医院谢岗院区(谢岗医院)就诊。
她向医生反映,就医40多天前出现肛门部肿物脱出,伴便后喷射状出血,便来到谢岗医院就诊,门诊以“混合痔伴出血”将她收入普外科。

普外科医生查体发现,其肛周可见环形肿物脱出。直肠指检发现,距肛缘5厘米可触及菜花样肿物,直径约3厘米、质硬、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约占据直肠三分之一周径,退出后指套染血。也就是说,该肿物容易出血。
综合检查结果及病史,医生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判断,刘女士除了混合痔,很有可能得了直肠癌!
随后,普外科医生为她实施了“腹腔镜下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永久性结肠造口术”。

术中将肿瘤切除,并做结肠造口,好在肝、胆、胃、肠系膜及盆腔腹膜未见癌肿瘤转移;未侵出浆膜,未转移至腹腔。
病理结果显示,刘女士为(直肠)中分化腺癌,部分为粘液腺癌。目前正在接受后续康复治疗。
学点知识点:
警惕肠癌的4个典型表现
肠癌早期症状常被忽视,了解其早期信号对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几种常见且需警惕的肠癌早期信号:
☆腹泻:健康人群大便规律为每天定时定点一次,且形状正常。若出现大便次数一天超过三次且不成条,持续三个月,这可能是肠道发出的危险信号,提示肠道存在炎症。
肠癌引起腹泻的原因是肿瘤增大后在局部破溃,引发炎症,刺激肠道蠕动,从而导致大便次数增多。
☆便秘:便秘与腹泻看似矛盾,实则都可能显示肠道局部有炎症。肿瘤增大可能堵塞肠道,使大便排出不畅;或炎症导致菌群紊乱,都可能引发便秘。
如果出现三个月以上大便频率为两三天甚至一周一次的情况,无论是否为肠癌,都属于需要干预的不健康情况。
☆大便性状改变:正常大便为规整便条,而肠癌患者的大便可能出现变细、带棱角等形状改变,这可能是肿瘤在大便通过时留下的压痕,需特别重视。
如果原本圆柱形大便后来变扁,多见于低位直肠癌,这种情况一般是较晚期症状。
☆便血:便血是肠癌的一个重要表现,正常的大便颜色为棕褐色,若出现鲜红色血便,应警惕肠癌。
痔疮与肠癌便血有何区别?
1.痔疮发作出血多为便后滴鲜血,鲜红且无其他异常情况时,多数情况下情况相对不严重。
2.直肠癌便血常伴有其他症状,如大便性状改变、“里急后重”(总想排便但解不干净)、便血中混有黏液等,与痔疮便血有明显区别。此外,结直肠癌晚期可能出现肠道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