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2025年东莞民营企业家日交流大会举行,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会上披露东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效、政策支持体系,并重点推介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邀企业共抓AI发展机遇。
人工智能正扑面而来,将深刻改变千行百业。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东莞人工智能产业成果显著。100家重点企业营业收入达5578.4亿元,同比增长13.6%;智能手表、集成电路、传感器、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9.7%、78.3%、25%、22.5%,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政策支持方面,今年2月,东莞出台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算力上,设最高5000万元算力券,企业租算力、部署边端智算网络最高获100万元资助;数据与模型领域,企业数据要素“三首”、基于备案大模型二次开发,分别最高获10万元、100万元资助;标准与应用上,企业主导制标最高补50万元,工业AI应用、入选国、省级案例分别最高补800万元、100万元;产业链、开源生态及企业培育也有专项补贴,最高达800万元。
大会重点介绍了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据介绍,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是国家实施的重大政策,是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的重要抓手。今年8月,东莞联合深圳正式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消费领域移动终端方向),建设周期为三年。该基地是全国唯一一个消费类智能终端方向的中试基地,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获批的两市共建中试基地。基地聚焦“AI+终端产品”与“AI+生产过程”,前者发展AI手机等终端品类,后者推动AI赋能制造关键环节。
市工信局指出,基地是国家重大产业平台,将立足大湾区服务全国,诚邀企业家携手,以“东莞制造”为基,借AI赋能,共建基地、共拓产业未来,抢占AI时代竞争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