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300+|赛微微电:滚一场国产芯片的“长坡厚雪”
东莞+ 2025-11-06 10:07:01

2009年冬,三位在外企遭遇“玻璃天花板”的工程师,在松山湖注册了一家名为“东莞赛微微”的公司。没有锣鼓喧天,没有宏大叙事,就像一颗芯片被静静焊上电路板。

16年后,国产替代风起云涌,这家已更名为“广东赛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微微电”)的企业,已在电池管理芯片的“坡道”上滚出了一个坚实的雪球——累计出货数亿颗,覆盖全球多个头部品牌。它的故事,无关弯道超车,而是一场关于“长坡厚雪”的理性远征。

图片

选坡:在无人问津时入场

创业的起点,源于一个冷静的判断。

“当时,新能源电池管理芯片,完全是美商和欧洲公司的天下。”赛微微电创始人蒋燕波回忆,“但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国产化。”

2009年,半导体投资在国内尚属“凤毛麟角”。没有专业投资人,他们就寻找“理解行业的个人”作为天使投资人。团队3人全是工程师出身,信奉“工程师创造世界”,模式是典型的“轻设计”:专注研发,生产外包。

图片

这与当时追求“大而全”的潮流背道而驰。他们选的,是一条少有人走,且需要耐力的路。“做大规模数字芯片,是一次‘All-in’的豪赌。而我们做模拟和数模混合芯片,更像是一场持久战。”蒋燕波打了个比方,“每一把赢的概率更高,但成不了‘一代拳王’,必须靠一个又一个产品,积累出整条产品线。”

这条“坡”,他们选得准,也准备好长跑。

积厚:用十年磨出“产品力”

到2019年,国产替代风口来临,赛微微电经历了沉默而坚实的十年。

这期间,他们最重要的积累,便是一个接一个地打磨产品,拓展产品线的广度与深度。“芯片行业没有捷径,尤其是模拟芯片,要靠一个又一个产品、一代又一代迭代,才能积累出真正的竞争力。”蒋燕波强调。

他们的策略是“高举高打”,直接攻坚行业头部客户。“很多人认为,应该‘农村包围城市’,先做白牌客户冲量。但我们选择‘开大门,走大路’。”蒋燕波坦言,这条路开始极难。作为一家初创的国内公司,即便测试数据优于国外竞品,也难以轻易换取信任。

唯一的办法,就是磨。用时间和性能,磨出第一个“原点客户”。

转机出现在一场严苛的“入厂测试”中。某国际电脑巨头对赛微微电的电量计芯片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极限验证,在精度、功耗和可靠性等方面的关键指标均超越了其原有海外供应商。

“那是我们第一个真正的‘灯塔客户’。”蒋燕波回忆,“打入国际巨头的供应链,就像拿到了一张全球通行证。它向整个行业证明,中国设计的模拟芯片,不仅能用,而且可以比国外的更好。”

此后,赛微微电的产品陆续进入了多家全球知名品牌的供应链体系。“产品力是根本。只有经历了市场检验,与国际竞品相比有优势,并获得了产业客户的初步认可,风口来时,你才抓得住。”

正是这十年如一日的“积厚”,为后续的“雪球”爆发储备了足够的“雪量”。当2019年国产化浪潮席卷而来时,赛微微电已然在坡道上占据了有利位置,雪球顺势而下,越滚越快,最终叩开了科创板的大门。

慢滚:文化是最深的“滚雪”惯性

在硬科技创业被资本裹挟的今天,赛微微电保持着一种“慢的自觉”。

这种自觉,根植于“协作、创新、共赢、包容”的企业文化。其中,“包容”被蒋燕波视为创新的土壤。“创新永远会出错。要让大家不承受试错的代价,他们才会义无反顾地去突破。”在他看来,杜绝“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心态,是技术公司能持续创新的生命线。

与互联网的快速迭代不同,芯片设计崇尚“慢哲学”。在赛微微电,每一位新人都要经历系统而严格的技术打磨过程,才能逐步承担核心设计任务。“在我们公司,负责产品线的主任设计师,大部分都有10年以上经验。”蒋燕波补充道。这种“长期主义的人才观”,是技术沉淀的必然代价,也是“厚雪”积累的真实过程。

图片

在模拟芯片领域,资深的工程师是核心资产。公司倡导“共赢”,通过大范围的股权激励,让工程师分享创新带来的价值。目前,赛微微电研发人员占比近70%,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30%;该公司现已拥有33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6项)和22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我们不是老板,是一起创业的伙伴。”这种价值观,奠定了公司“共同成长”的基调,也使得赛微微电在科创板上备受关注。

选址松山湖,亦是看中其能让团队“静下心来做科研”的环境。政府“不打搅,但能快速响应”的服务,成为企业稳健发展的“慢变量”。

采访尾声,蒋燕波给硬科技创业者的建议出奇地“朴素”:一要身体好,二要保持85%的热情,别用150%的鸡血透支未来。

“选择‘长坡厚雪’的赛道,就需要长时间的专注。千万不要东打一棒,西捞一锤。”这句话,恰是赛微微电自身的写照。他们没有选择最热的赛道,却在自己认定的坡道上,滚了16年。

也正是在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上,赛微微电不仅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等重磅资质,更将“中国IC设计成就奖”“中国半导体创新产品和技术奖” 等行业权威荣誉收入囊中。2022年,赛微微电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东莞硬科技发展的标志性样本。这些并非终点,而是“长坡厚雪”路上的又一个起点。

雪还在下,坡道正长。而他们的回答是:继续滚下去。

文字:周子怡 图片:受访单位提供 视频:东莞市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编辑: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