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蛋出山入莞③丨从“靠天养”到“数据管” 数字养鸡下出“金蛋”
东莞+ 2025-11-05 18:15:09

编者按:

从贵州生态养殖场到东莞百姓餐桌,“黔蛋出山”的背后,是品质口碑的沉淀、智能物流的提速与数字养殖的革新。《“黔”蛋出山入莞》解析一颗鸡蛋如何以生态品质赢得市场,凭智能分拣实现高效流通,靠数字化驱动产业跃升,展现现代农业发展的区域协作新路径。

贵州蛋鸡产业在面临先天挑战的背景下,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该省多山地形形成了天然的生物隔离屏障,蛋鸡疫病少,药物使用率低,保障了鸡蛋的安全品质。正因如此,贵州鸡蛋以抗生素检出率低,蛋壳硬、有光泽、蛋液稠、无腥味等特点,赢得了以大湾区为代表的市场的欢迎。

然而,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贵州土地资源紧张,92.5%为山地丘陵,46%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和耕地,61%的土地坡度大于25度。这使得大中型蛋鸡规模场的建设用地选址极为困难。同时,缺乏水运优势导致饲料原料运输成本高。产业成本高、效率低一度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

这一困局的突破,始于交通条件的改善与“数实融合”的深化。随着贵州“高速平原”建设的推进,交通短板被补齐,而数字化转型则从根本上缓解了成本和效率问题。在传统养殖模式下,规模越大,风险越高;如今,数字化管理使得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成为可能,打通了产业发展的“任督二脉”。

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显著的产业升级。目前,贵州蛋鸡养殖规模化率已达到9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个百分点;百万羽规模的蛋鸡场有19个,约占全国的28%,规模化与数字化程度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对比贵州蛋鸡业的变化,贵州山水黔农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鑫充满感慨和自豪:“2005年我以服务商身份进入蛋鸡养殖行业,那年贵州蛋鸡存栏量仅40万余羽左右。当时是采用石棉瓦做鸡舍顶棚的开放式养殖模式,鸡舍环境受外界天气影响大,疾病防控难度大,养殖风险高,生产效率低。现在的鸡舍采用全封闭模式,实行全过程监管,舍内配备先进的环境控制系统,可以精准调节舍内环境,有效隔离外界不良环境因素,大幅降低了疾病发生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鸡蛋品质。在先进的养殖设备支持下,我们已经达到了养殖的标准化和自动化,产蛋期管理水平已基本达到全国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