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治理年|实现“双下降”!东莞打通隐患“查”与“治”闭环管理
东莞+ 2025-11-05 12:55:26

东莞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全力推进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实现同比“双下降”。

全市一盘棋开展隐患排查

东莞将“隐患排查治理年”置于突出位置,市领导旗帜鲜明地指出,要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工作,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全市形成了“高位部署、层层压实、闭环管理”的工作机制。

市四套班子成员纷纷行动起来,按照分领域、分片区的原则,深入基层一线,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这种高位推动,不仅传导了压力,更激发了动力。同时,各片区下沉分队聚焦重点领域,开展明查暗访,倒查各镇街(园区)、有关部门安全防范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各项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面对复杂多元的城市风险,精准施策是关键。市安委办按照市委常委会会议及市政府常务会议决策部署,结合过往事故规律以及阶段安全风险特点,定期印发安全防范重点工作任务清单。这份清单如同“行动指南”,让各级各部门的排查治理工作有了精准的靶心。

在全市隐患排查治理“一盘棋”中,发动安全生产领域重点企业自查自纠是关键一步。今年以来,东莞持续落实安全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让企业员工变为安全“吹哨人”,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水平实现新跃升。

以塘厦镇为例,该镇建立了涉锂离子电池企业重大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有898家企业建立了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报告问题隐患共567项,已整改541项,奖励金额3.133万元,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引导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的正向激励机制后,能让员工从‘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作为’。”东莞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9月,全市建立实施内部奖励机制企业已达152131家,奖励金额超268.9611万元。

实现“查”“治”闭环管理

“全覆盖、零遗漏、严整改”不只是口号,而是落实在各级各部门的治理实践中,实现隐患从排查到销号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城管部门持续推进老化燃气管道更新改造20.34公里;住建部门推动建筑领域施工机械设备更新;市场监管部门推动电动自行车、燃气具等产品生产企业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已推动46家企业获得495张证书;交通运输部门推动智慧港口建设和客渡船智能监控。

公安交警部门围绕“机、护、口、照、电、线”6类突出隐患,建立闭环管理机制,实现隐患点位“动态清零”。城管部门对燃气经营企业进行全覆盖排查,全力整治“问题气”“问题管网”。消防部门一系列专项整治齐头并进,极大地消除了存量风险。应急管理部门聚焦有限空间、粉尘涉爆、锂离子电池等重点企业,筑牢危险化学品安全防线。

在常平镇,常平对排查发现的非应急监管领域隐患(如消防、市场监管等问题),即时移交相关部门处置,形成“发现—移交—整改”闭环,累计跨部门联动处置隐患80起。常平应急管理分局负责人靠前指挥,带领片长、安全员管理组下沉到分租式厂房及重点行业企业,开展“拉网式”督导检查,全面排查安全隐患,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对排查出的隐患实行“挂号督办、销号管理”,截至目前,已有超90%的隐患完成整改,剩余隐患均落实“责任人+整改时限+应急预案”管控措施。

判定隐患并整治隐患,涉及相应专业标准,是一个“技术活”。为提升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的精准性,东莞向专家“借脑”。今年以来,共组织专家帮扶指导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2248家。

石碣镇成立工作专班,邀请安全生产专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人员,聚焦新兴业态挑战,采取专题教学、案例分析、现场讲解、互动研讨、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针对行业和对象不同,分层分级分类别制订针对性培训方案,提升企业综合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全力维护各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塘厦镇积极落实“专家+执法”行动模式,推进专家指导服务,聘请行业专家对925家企业把诊问脉,建立“一企一档”整改台账,专人跟踪落实,确保企业整改到位。

“执法+专家+服务”模式的落地,推动东莞隐患排查整治执法工作更为精准有效。今年以来,全市建立10项重点检查安排,着力查办精品案件,5宗案件被应急管理部评为典型案例;1宗执法案件被省应急管理厅评为安全生产执法典型案例并全省通报推广;成功办理了7宗“两法衔接”案件。

东莞市“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接下来将持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文字:记者 范德全 图片:记者 范德全 莞安 编辑: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