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企业的“可选项”,而是关乎生存与未来的“必答题”。近年来,在东莞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的浪潮中,东坑镇率先起跑,以政策、平台、专家“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精准破解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难题。如今,“数字基因”正加速融入东坑制造的每一寸肌理,推动一批中小企业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质变跃升。截至目前,全镇已有28家企业签约并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17家通过验收,一批“智造先锋”正脱颖而出,成为东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破局
头部企业自研系统,构建全流程数字生态
在迈思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思普”)智能化车间里,35条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完成焊锡、分板等工序,MES系统大屏上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从物料配送、设备状态到产品测试,每一环节都实现“实时传输、实时控制、及时预警”。
这家拥有2000余名员工的高性能电源制造企业,通过自研设备和系统,将充电器/适配器产品自动化率提升至95%以上,开创了“自研自制设备率70%+100%机械手作业”的行业先河。
“我们不仅实现了80%生产工序自动化,更通过自研系统实现数据全流程互联互通。”迈思普运营副总李林森表示,数字化改造使企业突破传统制造瓶颈,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在双向逆变、数字能源领域保持技术领先。

同为电子制造企业的东莞市同裕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裕电子”),深耕散热器研发制造15年,凭借42项实用专利和5项发明专利成为散热行业的领军者。在数字化改造中,企业引入ERP、MES、QMS等系统,构建起完整的智能制造体系。
“数字化改造完成之后的效果非常明显,无论是厂内的物料周转、生产效率,以及对客户的交付周期、产品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同裕电子品质总监周锐华介绍,数字化带来的不只是效率的提升,更是深层转型。在商业模式上,公司从标准品转向定制化,定制占比已上升至85%以上,数字化的推动落地能实现公司系统与客户系统的联接,在交付和质量上都能更好地服务客户;在决策上,从滞后的月度分析转为通过IT系统的数据看板实时监控与判定,快速识别异常并解决,做到全流程透明化管理。
“接下来,我们公司将在研发模块化方面搭建数字化平台,缩短定制设计周期;开发导热仿真AI系统,减少样机测试成本,全力提升技术服务竞争力。”周锐华对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充满信心。

攻坚
新锐企业“弯道超车”,数据驱动全链协同
广东鼎利电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利电机”)作为一家新成立且快速发展的企业,在起步阶段就主动拥抱数字化,通过引入维拓数字化工厂系统实现“弯道超车”。
“我们深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想要快速成长并保持竞争力,必须依赖于高效、智能的生产管理。”鼎利电机成本中心经理梁东兰说道。在数字化改造中,鼎利电机引入了维拓数字化工厂套装软件。系统上线后,公司通过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规范操作流程,车间人员能够通过移动端精准录入原料投料、不良数量及原因等数据。
“这些积累起来的数据,通过报表和看板进行深度分析追溯,能帮助我们精准定位产品缺陷,进行针对性优化,有效提升了良品率。”梁东兰坦言,“最大的改变是从‘人找问题’变成‘系统主动报问题’。以前,发现异常得靠人层层打电话、跑现场确认,信息传递慢还容易漏报,现在系统能够实时抓取设备参数、质检数据,一旦异常自动报警,直接定位到具体工序和责任人。3分钟内就能锁定是哪道工序存在问题,还能自动关联历史数据判断是否需要整批追溯。”
此外,鼎利电机通过数字化系统,灵活安排生产计划,精确管控投料及报工数量,使得库存资金占用率持续降低。同时,设备通过计划性维保、点检,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减少了维修成本。“数字化平台应用后,一线员工从‘体力/手工记录者’转变为‘系统操作者与数据监控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订单排产计划,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工作效率。”梁东兰说。

护航
政策服务双轮驱动,打造转型“东坑样板”
企业转型成效的背后,是东坑镇构建的全周期赋能体系。为了破解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东坑镇紧抓东莞市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机遇,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专家赋能和生态构建,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字化转型生态,让“智造”成为东坑镇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东坑样板”。
“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在于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东坑镇经济发展局局长谢月霞介绍说,东坑不仅提供政策上的引导,还积极搭建平台,组织行业交流会、技术对接会,邀请数字化服务商与企业面对面交流,提供免费数字化水平诊断和解决方案,实现先诊断再实施后验收的全流程服务指导机制。“我们积极推动企业参与国家级、省级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购买数字化软硬件、进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补贴,降低企业的转型门槛。”
同时,东坑镇还发动企业中高层人员参加数字化人才培训活动,联同华为云、联通等服务商为企业组织现场数字化转型宣讲会等方式,切实推动企业管理人员进一步理解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并提升自身的战略规划与执行能力。“政府的扶持力度很大,这让我们企业更有信心。”周锐华深有感触地说,“镇里组织的培训课程,帮助我们企业员工掌握了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也帮助我们找到了合适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正是东坑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从“制造”到“智造”,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驱动着传统产业实现涅槃重生。“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谢月霞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深化数字化应用场景,引导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我们相信,通过数字赋能,东坑镇的传统产业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东莞乃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记者手记
“数字东坑”加速高质量发展
数字浪潮,不再只是未来的预言,更是在东坑镇的每一寸土地上强劲搏动的现实脉搏。作为东莞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东坑镇用实际行动证明数字化并非“阳春白雪”,而是中小企业突出重围、决胜未来的利器。
采访中,记者深刻感受到了东坑镇政府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决心与力度。他们以务实行动,构建起全方位的赋能生态。从政策的“阳光雨露”为企业输送养分,到搭建起企业与专家、服务商之间的“连心桥”,再到设立专项资金降低转型门槛。这一切,精准地切中了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痛点,彻底打通了转型的梗阻。
放眼望去,曾经的传统车间正经历“数字涅槃”,焕发出新的生机。东坑的故事,是数字经济时代下,中国制造业迈向“中国智造”的生动缩影。我们相信,这股被点燃的“智造”之力,必将照亮“数字东坑”高质量前行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