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漫看|学校宿舍不是“管理秀场”
东莞+ 2025-11-04 11:00:33

新闻:据媒体报道,近日,广西某高校有学生发视频,称学校规定即使没课也不允许学生待在宿舍,“一大早就被宿舍阿姨叫醒。”

视频画面显示,雨天里,多名学生撑着伞在户外徘徊,还有学生搬来凳子直接坐在室外。

发帖学生无奈表示:“外面下着雨,我们该何去何从?”

随后,该校工作人员回应称,学校就是这样规定的,没有办法更改。“一年级的学生有固定的教室,要去上自习。对于新生我们肯定是要管理严格一点,要不然后面很容易懒散,希望这样的约束能让他们形成习惯。”

郑伟华/漫画

评论:此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有网友质疑这样的规定不合理,“缺乏人性化”“形式主义”,也有网友认为学校是“为学生好”,要理解学校的做法。

学校的初衷是好意,希望“督促学生走出宿舍,走向教室或图书馆学习,避免躺平”。然而,这种“一刀切”的强制驱逐,将“在宿舍”与“不学无术”武断地划上等号,完全忽视了学生需求的多样性与个体差异。

学生没课的时间,本应是其自主安排学习、休息和发展个人兴趣的宝贵时光。有人需要去图书馆深造,有人需要在实验室钻研,同样也有人需要在宿舍里安静地阅读、思考,或是通过与舍友的交流来放松身心、培养社交能力。宿舍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栖身之所,更是独立的学习空间、加强交流的重要空间。

学校的管理规定,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如果学校缺乏内在吸引力,仅靠外力强行将学生“赶”出宿舍,只能造就一批“不情愿的游荡学子”,他们在教室里摸鱼,在校园里闲逛,这与管理的初衷南辕北辙。

真正优秀的大学,其魅力应在于它能让学生自发地奔向教室、图书馆和运动场,学校可以通过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改善学习环境等“软实力”来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高校管理者也应将学生视为平等的、有自主意识的成年人,树立服务与引导的新理念,通过更人性化的服务来赢得他们的心,让每一个鲜活而不同的学生,在宿舍内外都能自由地成长。

文字:刘瀚擎 制图:郑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