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塘厦中学 冯晓菲《聆听三堂课:石头,海浪与未来》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1-03 14:23:53

“铭记历史,不忘本来”从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根植在青少年的成长历程。每一节课都给予我们与历史对话的机缘,让我们从朦胧的情感共鸣升华为清晰的身份认同,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蜕变为主动的使命担当。重走东纵路非短暂的旅程,引领我们回望来路,也走向辽阔的明天。

共上一堂思政课,共缅先烈之精神

​课堂的边界早已跨越三尺讲台,延伸至东莞这座城市的每一寸肌理。我仍清晰记得那节特殊的线上思政课——由东莞中学的老师带领我们穿越时光,走进东江纵队的烽火岁月。从东莞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到抗战胜利的凯歌,老师深情讲述战士们不畏强敌、以身许国的故事。我在震撼之余不禁深思:是什么支撑他们在黑暗中坚守?我想,是“信念坚定、心向光明”的理想之光,更是“鱼水情深、血脉相连”的人民情怀。先烈精神何其伟岸,令人肃然起敬。

走近实践,走进历史

​一堂课的结束,往往是另一段历史的开启。高二那年,我踏上福州的土地,在船政文化遗址中寻找民族自强的痕迹。那一刻,东莞的虎门销烟蓦然浮现于脑海——林则徐面对西方列强的压迫毫不妥协,毅然下令清除精神鸦片。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点燃了民族复兴的火种,谱写了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壮丽序章。从虎门到福州,我恍然领悟:东莞这片土地,始终传承着抵御外侮的爱国传统;而中华民族的精神,正是在这样的接续奋斗中熠熠生辉。

在纪念碑前,接过民族复兴的火种

​在东莞,烈士纪念碑并不罕见。它们静立于城镇与山岗,守护着一段段不应被遗忘的往事。每年清明,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前往凤岗镇革命烈士纪念碑。临行前,我们制作小白花用真诚的方式表达哀思。站在碑前,我总想起那句话:“石碑是沉默的,故事是悲壮的。”这些石碑虽不语,却仿佛在无声诉说革命的艰辛与胜利的来之不易。英烈们以青春与热血,将民族复兴的火种守护成燎原之势;而我们,以一朵白花、一份敬意,郑重接过这永不熄灭的使命。

如今,国家富强的火种已传递到我们手中。我们该如何让它燃成希望的原野?首先要夯实学识,以科学精神筑就未来的栋梁;其次要讲好东莞故事,让深厚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更要勇于担当,如先烈般不畏艰难、步履不停。我们从倾听者,成长为开拓者;从缅怀者,蜕变为传承者。

三堂课,一段路。石头会铭记所有的牺牲,海浪会传颂不灭的精神。而我们接过了火种的青年,必将以青春为笔,以奋斗为墨,在时代的画卷上,写下属于未来的响亮答案。

作者:东莞市塘厦中学高三15班冯晓菲;指导老师:黄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