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丹桂香,又逢重阳时。近年来,石龙镇红棉长者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红棉中心”)紧扣“百千万工程”民生导向,深耕“家门口”为老服务,锚定“智慧养老”突破口,从多维度发力构建服务体系,为镇内长者提供高效、人性化服务。
数据驱动,定制化服务精准触达
破解传统养老“信息分散、响应滞后”的痛点,是红棉中心智慧养老的第一步。2024年9月,在石龙镇公共服务办、兴龙社区指导下,中心引入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智慧养老系统并投入使用。“我们社工通过手机端,就能完成对长者防跌倒能力、认知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多维度评估。”红棉中心社工邓泳豪介绍,系统会依据量表综合分析生成评估报告,社工可据此为长者定制居家安全指导、康复理疗等个性化方案。
该系统涵盖长者档案管理、服务人员管理、评估信息统计分析等多个板块,通过建立服务对象信息库,实现评估、服务登记、数据分析、危机预警等一体化管理。截至2025年10月,系统已录入433名服务对象基本信息,同步整合志愿者资源、捐赠商家信息等配套数据,为社区养老注入“数字动能”,让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体验式推广,智慧守护走进生活
“这个小设备真神奇,洗澡时滑倒能自动报警,子女在手机上也能收到提醒,回头就让他们买上!”在红棉中心长者生活体验室里,莲姨和姐妹团对着防跌倒报警器连连称赞,这是中心智能化场景建设的生动缩影。
2024年4月,在东莞市老科协石龙分会、兴龙社区支持下,红棉中心对长者生活体验室进行智能化升级,模拟居家场景植入多元智能辅具。走进体验室,厨房灶台旁的烟感探测器实时监测烟雾浓度,超标即触发警报并推送信息给家属;卫生间的防跌倒报警器借助毫米波雷达技术,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精准捕捉跌倒动作;卧室的适老化电动床垫可一键遥控起降,助力长者起身、翻身……这些智能设备,有效解决了养老服务向居家延伸的难题,让长者直观感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为进一步提升大众对智能适老化产品的认知与接受度,截至2025年10月,中心已开展护老者培训4期、智能适老化展示推广6场次,接待参访近400人次。“通过展示推广,部分长者及家属会根据实际需求,自主选购电动床垫、烟感器等产品。”邓泳豪说,智能场景体验正让越来越多家庭享受到智慧养老的红利。
学练结合,助长者拥抱数字时代
当前,智能终端快速发展,但不少老年人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中处处“碰壁”。为帮助长者跨越“数字鸿沟”,红棉中心通过专项计划与实践活动,推动长者“能用、会用、敢用、想用”智能设备。
2024年7月,依托石龙慈善会第三届公益慈善创投资助,红棉中心推出“乐龄e时代——长者数智化赋能新生活计划”项目。“除了智能设备学习,我们还准备了反诈、摄影、养生等课程。”邓泳豪介绍,项目围绕长者高频生活场景,以课堂教学模式,从手机字体调整、微信视频通话,到线上挂号、移动支付,再到诈骗链接识别、支付安全设置,层层递进筑牢长者数字技能基础。
理论学习的成效,在“实战”中得以检验。中心组织长者开展外出体验活动,让大家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扫码乘车、手机支付、领取电子优惠券、操作自助结算设备。“以前出门总怕给别人添麻烦,现在自己能搞定乘车、付款,感觉又能‘跟上趟’了!”王姨拿着超市“战利品”,脸上满是成就感。截至目前,“乐龄e时代”计划已服务长者超600人次,让更多长者在信息化浪潮中收获获得感与幸福感。
红棉中心的智慧养老实践,是石龙镇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石龙镇敬老院全面改造升级、增设护理床位,红棉中心与镇敬老院合并挂牌为石龙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联动社区及村老人活动中心构建“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
今年10月全国“敬老月”期间,石龙镇开展了多样敬老爱老活动。未来,石龙镇将继续探索 “智慧养老” 模式,健全服务网络,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格局,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