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国文联跑遍了,只有东莞文联的电梯里有盆花,不由肃然起敬。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与众不同。”10月28日,《人民文学》“人民阅卷”东莞行改稿交流会在东莞市文联一楼文艺空间举行。《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陈涛笑着举例并总结道。他鼓励东莞作家们,要学会生活并观察和体悟生活,要穿透生活的表面,去体察生活的本质,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并期待看到更多东莞的文学作品登上《人民文学》。
据悉,作为2025年《人民文学》“人民阅卷”东莞行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此次改稿交流会旨在深入基层培育文学力量,得到了东莞作家的积极响应,现场座无虚席。《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陈涛、编辑部主任马小淘与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萌芽》杂志社社长薛舒,江西省作协副主席、《星火》杂志主编范晓波,安徽省作协副主席旧海棠三位文学名家齐聚东莞,与东莞作家进行深入交流,提升东莞文学创作水平。
“人民阅卷”再次进莞:东莞的文学土壤非常丰厚
交流会上,陈涛首先介绍了《人民文学》杂志社组织著名编辑、作家深入基层一线,通过采、编、创、读、推等“人民阅评”形式,与基层作家、读者广泛开展创作交流,进行阅读推广、发现和培养作者的目的意义。他表示,《人民文学》希望以这个活动为抓手,推动作者、编者、评论者、推介者、读者这五者的良好互动,打造一个良性的文学生态。
“这是‘人民阅卷’活动第二次来到东莞。一直以来,《人民文学》就与东莞有很深的渊源,近来,东莞的文学事业蓬勃发展,以素人写作者为代表的东莞文学现象再次在国内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这说明东莞的文学土壤非常丰厚,这也是我们再次来到东莞的原因。”陈涛说。
马小淘从资深编辑的角度,简要介绍了薛舒、范晓波、旧海棠三位作家最近在《人民文学》刊发的作品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她表示,《人民文学》杂志的风格是非常多元,对题材的包容度非常高,只要作品能够打动人都可以登上《人民文学》。她指导东莞的作家,在文学创作时要耐得住寂寞,潜心创作,以朴实真切的情感去打动编辑。
名编名家汇聚:通过作品解析创作路径与方法
随后,薛舒、范晓波、旧海棠三位作家分别以各自的作品《理想生活》《永安山间》《不能逃离》为例子,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创作理念,为东莞的作家们解析文学创作的心得体验。
薛舒表示,文学创作对读者的内心的情感的共鸣,情感表达力是非常重要的,小说的情节可以虚构,但情感必须真实,才能引发读者共鸣。
对于如何保持作品的独特性,薛舒表示,文学创作是要有创造力的,每一个热爱文学的人都有一颗敏锐观察生活的心,要让自己的作品保持独特,就要热爱生活,认真体验生活,敏锐观察生活。
范晓波从自己的创作过程出发,解析文学创作中理性与感性的关系。他表示,在构思作品时要有一个大概的框架,要思考作品由哪些素材去支撑,这是创作前要有的理性思考,但在进入写作时就要跟随感觉和情感的流淌,形成自己的节奏,创作前理性构思,创作时感性推动,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旧海棠则以自己如何从素人写作者到频登文学大刊的文学之路鼓励东莞素人写作者要坚定信心。她表示,小说的创作可以虚构的情节,但要融入真实情感,作者对故事有了真实情感的链接后,故事才立得住,对于生活的丰富体验是素人写作者的优势。对一篇小说来说,语言形成故事,故事构成结构,结构再体现意蕴,这几个缺一不可。
深入交流互动:提升东莞文学创作水平
在听取了名编和名家们的分享后,东莞作家们得到很大启发,他们抓住机会,踊跃向名编名家们请教文学创作、杂志投稿等问题。
“听了几位名编和名家的分享和交流后,解答了很多我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困惑的问题。”东莞作家沈汉炎表示,他根据自己的创作情况分别向三位名家有针对性地提了问题,都得到了满意的回复。“这样的交流机会非常难得,对今后的文学创作带来很多启发。”
“非常感谢《人民文学》为我们带来这么好文学活动。一直以来,东莞市文联、市作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大家可以不断学习进步,这也是东莞会形成自己独特文学现象的原因。”东莞作家穆肃说,今后他将创作更多好的作品,去书写自己在东莞生活的真实感受。
东莞市作协主席胡磊表示,《人民文学》“人民阅卷”走进东莞,为东莞的作家带来一次很好的启蒙课。通过聆听各位老师在创作上的经验分享并深入交流,可以帮助东莞的作家更好地成长,不断提升创作水平。
东莞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陈新浩表示,今年以来,以素人写作为代表的东莞文学现象备受关注,东莞市文联一直在搭建平台,为作家们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他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进一步促进东莞作家群的成长、壮大,提升东莞文学现象的全国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