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正好,暖风拂过衣襟,我怀着肃穆的心情走进大岭山东江纵队纪念馆。门前的五星红旗在蓝天映衬下猎猎作响,纪念馆的建筑庄严肃穆,仿佛在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
步入馆内,玻璃展柜里的旧武器瞬间攫住视线——斑驳的枪身布满弹痕,锈蚀的刺刀卷了刃,却仍透着股凌厉的劲儿。讲解员的声音缓缓传来,我仿佛看见当年的战士紧握它们,在硝烟中向着敌人冲锋,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的防线。指尖轻触展柜玻璃,仿佛还能感受到武器残留的、属于战场的余温,更触摸到先辈们永不弯折的坚毅。
往里走,“铜锣径伏击战”的场景复原展区让人驻足。1942年5月的那个午后,惠阳大队的战士们藏在密林间,先故意放日军骑兵通行,等敌军放松警惕,再突然发起猛攻。短短一场战斗,击毙击伤日军30余人、战马10余匹,还缴获3匹战马——这不仅是勇气的胜利,更藏着先辈们以弱胜强的智慧,让我沉重的心情里,悄然生出几分自豪。
最让我心头震颤的,是“小鬼班”的故事。老虎山撤退时,这支平均年龄尚小的队伍,突然遭遇400余人的藤本增援部队。为了掩护主力撤离,他们毫无惧色地迎上去:子弹打光了,就挥刀肉搏;刀刃折断了,就举起石头砸向敌人。最终,主力部队安全撤退,“小鬼班”却全员牺牲,而他们中年纪最大的战士,也不过19岁。
走出纪念馆时,阳光依旧温暖,天空依旧宁静,可我的心却沉甸甸的。这和平的日常,是无数像“小鬼班”一样的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抬头再看那面五星红旗,红得愈发鲜艳、热烈,那红色里,藏着先烈对后辈的殷殷嘱托。我握紧手中的笔——这便是属于我的“枪”,写下这些文字时,每一笔都饱含敬意。往后的日子里,我定会带着先烈的期望奋力奔跑,在学习中积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新篇章,写下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担当。
作者:东莞市石排镇中心小学五年级1班李又诚;指导老师:罗慧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