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 黎梓恒《东江如镜照肝胆》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26 21:08:14

重走东纵路,于我而言,并非踏入一段封存于教科书的历史,而是一场与故乡土地血脉深处的精神对谈。东莞,这片今日以“世界工厂”闻名遐迩的热土,其肌理中不仅流淌着经济的活水,更沉潜着一段铁与火、血与泪锻造的“东纵”记忆。这记忆,并非博物馆中冰冷的展陈,它是故乡曾有过的最滚烫的呼吸,最坚硬的骨骼。

站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抚摸那些沉默的残垣断壁,我试图想象。想象脚下的土地,并非今日规划整齐的工业区,而是昔日蕉风椰雨、密林掩蔽的游击战场。那支以“东江纵队”为名的力量,如何在此扎根、壮大。他们的“国际视野”并非来自课本,而是在枪林弹雨中营救国际友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线遥相呼应的实践中淬炼而成。他们的“人民本色”,也非口号,是“人民军队人民爱”的箪食壶浆,是“血脉于水”的生死相托。这精神,何其恢弘,又何其质朴!它仿佛在诘问着我们这些后来者:源自这片土地的勇气与智慧,今日是否仍在我们的血脉中奔流?

由此,我凝视着今日的东莞。她从一个农业县蜕变为制造名城,这本身就如同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游击战”。没有先天资源,便“从无到有”地开创;面对全球市场,便以灵活应变、“嵌入”全球链条的方式寻求生机。这背后,是否正暗合了东纵当年那种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生存智慧?那种敢为人先、纵横捭阖的战略气度?虎门港的巨轮穿梭,松山湖的科技灯塔,它们与昔日东纵的征途,在精神的谱系上竟如此一脉相承——皆是为了家园的富强与民族的尊严,在时代的激流中奋勇搏击。

然而,历史的回响不止于颂歌。东纵精神更是一面犀利的镜子,映照出我们当下的某些精神困境。当物质日益丰盈,是否会消磨那份“野菜充饥志越坚”的理想信念?当生活趋于安稳,是否还能保持那种“夜夜行军作战”的奋斗激情?东纵将士们为了一种信念,可以牺牲一切;而我们,是否有时会为了一点舒适,而放弃更高的追求?这面镜子,照见繁华,也拷问着繁华之下精神的钙质是否流失。

因此,“重走东纵路”,对我辈青少年而言,是一次精神的“寻根”与“补钙”。它告诉我们,故乡的传奇并未终结,它正以新的形式,在我们手中续写。我们不必再手持刀枪奔赴战场,但我们同样需要以知识为刃,以创新为甲,去面对没有硝烟的全球竞争与科技博弈。我们要传承的,是那份“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是那种“山崩地裂不改容”的坚韧。

东江水奔流不息,时代潮浩浩荡荡。愿我辈青年,皆能从红色基因中汲取那“一片丹心照汗青”的家国情怀,与“灵活应变开新局”的实践智慧。让我们将这源自历史深处的精神火炬高高擎起,不仅照亮个人前路,更要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曙光,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书写出无愧于先辈、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作者: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 高一 9班 黎梓恒;指导老师:莫倩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