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石排中学 沈嘉鸿《重走东纵路忆抗战岁月》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26 15:29:00

站在东纵路的起点,青石板在清晨的阳光中泛着微微湿润的光泽。这条路延伸进山林深处,像一条隧道,穿越时空,把我们带回八十年前的岁月。

树林寂静,绿叶无声。我放慢脚步,手指抚过路旁斑驳的岩石。粗粝、实在的触感让掌心微痛,就在那一瞬间,我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呼唤——不是来自教科书,而是从地底升起的热血与青春的交响。

战士们应该与我们一般大,或者更小。在这条路上,他们用步履丈量过每一个黎明,用热血浇灌过每一寸土地。我仿佛看到一个年轻队员在日记里写道“娘,等打跑了鬼子,我就回家娶媳妇,让您抱孙子。”东江纵队这些不到二十岁的青少年们,扛起一把把枪支,守护着这一大片土地。正是这些不畏牺牲,勇于奉献,敢于奋斗的青少年,才有了我们如今的繁华盛世。正是有了他们这些的拼搏精神,中华民族才能从绝境中逢生。

路旁的蒲公英在风中摇曳。这些不起眼的小花小草,见证过怎样的故事?是深夜行军的脚步,还是战隙间片刻的休息?仰望四周,看着那些为革命抗战而牺牲的战士们的雕像,我不禁用手轻轻抚摸。我问他,“你后悔吗?”他用坚毅的眼神告诉了我,即使重来一次,也会这么做,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书上的“东纵精神”原本只是一个概念,此刻却在这山路上变得具体、形象、鲜活——那是青春对家国的承诺。

转过山弯,一座废弃的哨站遗址出现在眼前。石墙上,依稀可见当年的弹孔,或深或浅,坑坑洼洼,这曾经是多么激烈的一场战争啊!我轻轻抚摸着那些岁月的痕迹,感慨于他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光透过树隙,在阴暗处投下斑驳的光影,就像那个年代——黑暗与光明的战争,他们从未见过和平的模样,却愿意为了素未谋面的我们,愿意为了可能没机会看到的新中国,义无反顾地走向黎明前的黑夜,用自身的星光,照亮世界。他们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下山时,远处城市的天际线渐渐清晰。我回头望去,东纵路静静卧在山林中,像一条沉睡的巨龙。巨龙身上搏斗的痕迹,证明了他曾经那段英勇的经历。

风起时,我采下一朵蒲公英,轻轻吹散。看着那些白色小伞飞向现代化的城市,忽地明白:这条路从未中断,它只是从山林的脉络,流进了我们的血脉;从先烈的足迹,长成了我们的征程。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而精神火种,正像这蒲公英一般在时代的春风中生生不息,在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

重走东纵路,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当我们把个人的梦想汇入时代的洪流,便是对那段历史最好的告慰。这条路,将在我们这一代人脚下,继续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延伸。

 

作者:东莞市石排中学 初二 17班 沈嘉鸿;指导老师:吴春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