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5 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马可波罗控股协办的马可波罗控股艺术顾问徐冬冬教授“文明的对话、生命的问答——徐冬冬二十四节气学术展”开幕仪式与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原文化部部长、“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蒙,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杨雄,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吴为山,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曹静,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涛,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专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韩济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处处长、本次学术展策展人于洋,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马可波罗控股艺术顾问徐冬冬,东莞市工商联主席、马可波罗控股董事长黄建平一行与各界专家学者、媒体嘉宾共同出席此次活动。展览开幕仪式由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邵晓峰主持。
杨雄致辞表示,徐冬冬先生艺术探索数十载,其抽象绘画融汇中国书法线条与水墨意蕴,创新性地构建了具有东方美学特色的现代艺术语言。此次 “二十四节气” 系列作品,是从传统文化深处走向现代性表达的生动体现,展现了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精神追求。
于洋表示,徐冬冬教授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气”与色彩、纸本肌理及节气自然风貌相融合,不仅连接中西艺术脉络,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文化自觉。希望徐冬冬教授在这次展览之后,能够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中国美术对中国文化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做出更多贡献。
曹静表示,此次展览是东方哲学智慧回应时代命题的典范之作,徐冬冬教授以独特的抽象绘画语言系统呈现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深度融合,不仅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发展,也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彰显了中国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涛表示,徐冬冬教授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将二十四节气的哲学内涵转化为流动的色彩与韵律,深刻回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命题。期待未来有更多像徐冬冬这样的优秀艺术家,以笔墨为媒、以艺术为桥,创作独具特色的精品佳作,共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刘合表示,徐冬冬教授通过“二十四节气”抽象艺术展,以独特的东方哲学视角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展览实现了科学、艺术与哲学的有机融合,启发科技工作者拓展抽象与形象思维,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启示。
韩济生表示,徐冬冬以艺术探索人与宇宙的和谐关系,践行 “天人合一”的理念,令人敬佩。生命的精彩需以健康为基石,以思考为动力,以社会参与为舞台,祝愿展览圆满成功,祝各界同仁身心健康、思想常新。
吴为山表示,徐冬冬“二十四节气”学术展体现了艺术与生命、自然与文化的深刻对话,以抽象绘画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与四季变迁融为一体,展现了艺术家对自然规律的精神升华,体现了传承文化的独特价值,与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自信表达。
徐冬冬感谢了各位来宾的莅临与支持,并表示,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推动艺术与科学、哲学的对话,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民族复兴贡献文化力量。
传统新生,学理共研
活动期间同步举行了“文明的对话、生命的问答——徐冬冬二十四节气学术展”研讨会。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处处长、本次学术展策展人于洋,中国艺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镛,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与策展委员会主任尚辉,北京画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吴洪亮,南京大学原常务副书记杨忠,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罗世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邵亦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美术》杂志社社长冀鹏程,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蔡涛,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邵晓峰,中国美术馆学术部主任裔萼,中国国家画院理论所所长陈明,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美学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张建军,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马可波罗控股艺术顾问徐冬冬,东莞市工商联主席、马可波罗控股董事长黄建平等领导嘉宾与众多学术大咖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深层次的研讨对话。
与会专家认为,徐冬冬教授的艺术创作融合了中西文化精髓,开创了具有哲学深度的中国式抽象绘画风格,超越了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框架,体现出对生命、自然与宇宙的深刻哲思,不仅拓展了中国人的抽象思维,也为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焕发新的活力提供了新路径。
黄建平表示,马可波罗以文化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致力于推动“建筑陶瓷艺术化、艺术陶瓷大众化”,提升人居生活的美学品质。希望与各位专家一道,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精神内核与美学范式,提升中国艺术、中国色彩的世界影响力。
文明的对话,生命的问答
徐冬冬,字苦藤,号寄人篱下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他创建了独具风度的中国抽象绘画流派,是当代中国抽象艺术的重要探索者与开拓者。
徐冬冬提出“画画不是目的,问道才是根本”的创作理念和“心造境”的艺术思想,将绘画作为悟道人类社会文明形态和文化演变规律的手段,探求人与宇宙的和谐关系。努力汇通东西方文化,在中国哲学里寻找着抽象的概念,建立以中国式抽象逻辑思维语言为主旨的中华新型文化,从本土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中生长出具有现代性的抽象范式,从而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科学体系与工业化、城市化提供底层的抽象逻辑思维支撑和文化原动力。
本次展览精心设置三大展区:1号厅完整展示《二十四节气 · 七十二候》全系列及行为艺术《阳光与和谐的梦想》;8号厅呈现徐冬冬 “中国抽象绘画”代表作;9号厅则设置“中国意象绘画”与“中国印象绘画”代表作与观展科技互动区域。
《二十四节气 · 七十二候》系列组画(2013-2022)是徐冬冬体现其中国现代抽象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此次展览也是系列组画全套共计 72 幅作品首次集中展出。
徐冬冬为完成此大型组画,隐逸京郊潜心创作达 10 年时间。这是世界上第一套用中国式抽象逻辑思维语言完整描画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宏大艺术创作,以宣纸、毛笔为载体,色彩浓烈、肌理独特,不仅体现了艺术家对中国文化与中国智慧的深刻体悟,更开创性地构建了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现代抽象艺术语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代表性成果,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创作理念:徐冬冬将中国哲学最基本的“气”的概念引入创作,独立面对宇宙世界来悟道生命的本质,阐述对真、善、美的理解:美不是人类刻意而为之,而是懂得真与善,并能扬善去恶,美就自然而然流露了。创作时取自然之物,将春露、夏雨、秋沙、冬雪等化入,使画面成为“人体感应宇宙的媒介”,实践“天地与我并生” 的哲学。将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等中国哲学概念转化为色彩与肌理的抽象关系,用丙烯与宣纸的层层渲染表现“气”的流动,画面肌理暗合北斗十星斗柄的四季把向,呼应阴阳二气变化的宇宙观。
春夏秋冬,瓷映天地
作为本次展览的延伸,马可波罗特别呈现由徐冬冬教授《二十四节气 · 七十二候》抽象组画衍生创作的瓷壁画《春夏秋冬》系列。四幅作品,分别凝练春、夏、秋、冬经典节气作品,将宣纸上的画韵,转化为陶瓷材质的永恒肌理。
马可波罗控股于 2007 年建立行业建筑陶瓷博物馆,并依托博物馆为平台开展文化创新,将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陶瓷工业深度融合创新,自主研发文化陶瓷产品,已应用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等城市枢纽建筑中,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此次瓷壁画创作,不仅是马可波罗对徐冬冬教授艺术语言的致敬,更是让抽象的艺术哲学思考落地为可触摸、可传承的空间艺术,使二十四节气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建筑与生活场景中焕发新生。
马可波罗瓷砖以“美化人类生活”为己任,在用品质好砖和真诚服务为消费者打造美好生活的同时,更坚定文化自信,致力于将中国传统“美”的文化、“美”的价值传递给千家万户。
徐冬冬教授的艺术探索,恰与马可波罗瓷砖的文化使命同频共振。让文化艺术走进现代生活,让抽象哲思化为日常之美,本次展览将持续开展至 11 月 6 日,马可波罗诚邀您共赴这场跨越时空、天地共鸣的艺术盛宴。
展名:“文明的对话 生命的问答”——徐冬冬二十四节气抽象绘画学术展
地点: 北京·中国美术馆1号厅、8号厅、9号厅
时间:2025年10月25日—11 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