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石排中学 罗梓程《脚下的路,心中的光》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25 19:43:33

大岭山的风,裹挟着八十年前的硝烟余韵,又翻卷着今日少年的衣角。当我踏上这片被曾生命名为“东江纵队抗日根据地的根据地”的土地时,脚下的青石板路忽然变得沉重——它们曾见证过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的冲锋,曾承载过东江纵队战士们滚烫的理想。

纪念馆里,那杆磨得发亮的步枪、那封浸着汗渍的作战信,将历史的碎片拼贴成清晰的模样。讲解员说,1940年10月,就是在这里,一群热血儿女把“救国”二字刻进了骨头里。我伸手抚过展柜的玻璃,仿佛触到了岁月的温度:那些在暗夜里传递情报的身影,那些在山林间伏击敌人的呐喊,都化作了石板缝里倔强生长的野草,岁岁枯荣,却从未熄灭生机。

最触动我的,是老乡口中“东纵小战士”的故事。当年,和我年纪相仿的孩子,早已学着在密林中辨别风向、在土灶旁传递暗号。他们没有书包与操场,却把家国大义背在肩上,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保家”的重量。对比今日的课堂与操场,我忽然懂得,所谓“重走东纵路”,走的不仅是脚下的山路,更是先辈们用信仰铺就的精神长路。

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那块刻着“东纵精神永传承”的石碑上。我知道,这趟研学不是终点——就像东江纵队的精神从未因战争结束而褪色,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少年,也该把红色基因酿成成长的养分,让它在心底生根、发芽,终有一日长成能为家国遮风挡雨的模样。

风掠过山林,似在低吟那段热血岁月;而我们的脚步,正沿着先辈的足迹,把红色的星光,走成属于当代的万丈光芒。

如今,大岭山的风依旧吹拂,只是这风里,除了山林的气息,更有我们这代人接续传承的回响。当我们在课堂上翻开历史课本,当我们在研学中触摸那段岁月,东纵精神便不再是遥远的故事,而成为我们血管里奔涌的力量,催着我们把先辈的星光,化作属于这个时代的、更加璀璨的灯火。

 

作者:东莞市石排中学 初二 17班 罗梓程;指导老师:吴春娇